第1655节
李绩成还有一个担心,就是郑成功采取火攻。郑家舰队是在上游,要是将大量的火船放下来,将虎贲军海军的船只点燃,虎贲军海军还是会有点麻烦的。江面如此狭窄,聚集了这么多的船只,一个不小心,就要火烧连营,上演火烧赤壁的悲剧了。
在以前的战斗中,郑家舰队就大量的采取火攻,又或者是水下潜游的方式,又或者是跳帮作战的方式,对付自己的敌人。在荷兰人舰队到来之前,这类的攻击办法,还是比较有效果的。郑家舰队的崛起,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这类的办法。
为什么郑芝龙一直都没有对三桅炮船的架构,进行彻底的改进?为什么不想办法将红衣大炮安装在两边的侧舷?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在郑芝龙的骨子里,觉得火攻、潜游、水鬼、接舷战之类的办法,要比大炮更加的有效。
说白了,郑家舰队的火炮,只是作为辅助性的攻击武器使用,是处于第二重要的位置的。的确,在十六、十七世纪,大炮的威力,和现代的大炮相比,的确是相差得太远。无论多么猛烈的炮火,想要直接的击沉一艘大型的战舰,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相反的,采取凿沉的办法,就要简单多了。只要在对方的船底,凿开一个大洞,海水不断的灌入,对方的战船,就肯定是要完蛋的。同样的,接舷战的效果也很明显。只要将对方的水手都全部杀死,这艘敌船就属于自己了。
正是利用这样的战斗方式,郑芝龙在东亚,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当时他的敌人,势力都比较弱小,双方的炮火,都比较烂。交战的距离,也很近,有时候完全是船挨船的。接舷战是主要的战斗方式,加上水鬼的凿沉,对付一般的敌人,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这套办法,用来荷兰人就不行了。荷兰人的舰队,是真正的大炮主义,一般的战舰,都有至少五十门的大炮。大炮的射程,都超过一千米。双方战斗的方式,也从原来的接舷战,演变成了炮击战。双方战斗的距离,也已经拉远到了三百米以上,有时候甚至超过五百米或者是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