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历史]刺明 > 第1407节

第1407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城郭。今灌南、涟水等临海县份,有时平地水深竟达一丈多深,连街市都能行船。

洪水泛滥的时候,淮河以南的里下河平原地区,“自正德以来,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可见洪灾的严重。

浊水的到处漫流,不仅使农业连年失收,广大人民生活贫困,而且破坏了这一地区原先优越的自然条件。很多水产资源丰富的湖泊和可资排灌的河流被淤为平陆,大片沃野被流沙礓砾掩盖下去。涟水境内,有的地方流沙淤积竟达两丈多深。由于黄河夺淮造成许多河流排水不畅,还使大片土地盐咸化,成为沙卤赤地。

泗水和淮河下游为黄河侵夺后,从两淮(淮阴、淮安)北上的漕运河道,实际上是由黄河北上。黄河的不断决溢改道,则使漕运河道随之不断改变。河身的不断淤高,又导致运河水量不足,岸窄水浅,不任重载。河道衙门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疏通河道,朝廷自然是深感窘迫,下面的人也是叫苦连天。

疏通河道是需要钱粮的,没有抢粮,什么都做不了。而明国朝廷,眼下最缺的就是钱粮。而且,治理河道,是需要调集大量的民夫的。几十万的民夫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一旦有火星掉进去,马上就会天下大乱。

明国的统治者,当然不会忘记元末的惨痛教训,因此,他们要求,每次调集的民夫,绝对不能超过五万人,以免引发无法控制的dòng • luàn。当然,现在没有这个限定了。陕西流寇动辄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河道的几万民夫还算什么?

张准不动声色地问道:“曹大人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曹文衡谨慎的回答:“治淮必先治黄。”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表示赞成曹文衡的理念。

曹文衡的想法的确没有错,要疏通运河,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整治黄河。要根除淮河的水患,必须将黄河这条黄色的咆哮巨龙,死死的压住。堵不如疏,向来都是如此。

即使是到了后世,新中国也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处理的,在黄河的上游,努力种植树木,减少泥沙的来源,也是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最终摁住黄河的。

只要摁住了黄河,淮河本身就轻松多了。淮河本身没有太多的泥沙,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河道的泥沙都冲刷走,淮河流域,就可以逐渐的恢复往日的富饶。没有了大量泥沙的淤积,洪泽湖也不会变成悬湖,对四周的威胁也就解除了。

张准谨慎地说道:“曹大人对于治黄,有什么想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