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节
很善于辞令。他的这些话使孙传庭和众将官听起来十分高兴,而且感奋。说了这些奖励的话以后,他接着用沉重的语调、洗练的词句,继续说道:
“从天启末年以来,内忧外患,交相煎迫,迄无宁日。流贼愈剿而愈多,灾变愈演而愈烈。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国家三百年来从未如今日民穷财尽,势如累卵。而东虏伺机内侵,日益嚣张。自今上登极以来,迄今己三次入塞,三围京师!”
全体将领不禁偷偷地向他的脸上瞟了一眼。洪承畴的脸色变得十分严峻,从蒙着虎皮的太师椅上站起来。坐着的文武大员也赶快站了起来。他望着全体将领,又说:“明日大战,全凭孙大人指挥,本部院也要亲临督战。大小将领,凡有作战不力,临阵畏缩的,本部院有尚方剑在,决不姑息!”
将领中有人不由得向靠在屏风中间的尚方剑望了一眼,从洪承畴于崇祯八年春天挂兵部尚书衔的时候起,崇祯帝就赐他这把尚方剑,听他便宜行事,对总兵以下将领先斩后奏,可是几年来只有两次他请出尚方剑督战,第一次是去年七月间在陕西周至县对高迎祥作战,第二次就是现在。而这一次他脸色的严峻,口气的坚决,是几年来所没有的,所以这一次给大家心上的震动很大。
洪承畴用炯炯的目光从每个将领的脸上扫过,看见大家都带有凛凛畏惧的神色,暗暗地感到满意,这才慢慢落座,并挥手示意叫文武大员们重新坐下。他转向孙传庭,含笑问道:“孙大人,你对众将官有何训示?”
孙传庭也不谦辞,把眼光转向右边的一群武将。总兵们都知道他待下属比总督严厉得多,看见他要说话,刷一声全站了起来。孙传庭笑一笑,让总兵们坐下去,但是没人敢坐。他用平静而威严的声调说:
“方才制军大人的训示,望各位将每个字都记在心中。今上为不世英主,天威难测。倘若诸君作战不力,致使逆贼漏网,则不惟诸君将为军律所不容,即本抚院亦难逃罪谴。总之,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明日一定要奋勇向前,拼死杀敌!”
总兵、副将和参将齐声答道:“谨遵钧命!”
孙传庭这才颁布作战命令。
洪承畴统帅的秦军,总共是三万五千人左右,其中骑兵大约五千。洪承畴的作战计划,乃是以骑兵为先锋,向栾城方向攻击。要是战斗顺利,则继续向赵州、宁晋等县攻击前进。若是战况不利,则迅速退回来真定城。
命令颁布完毕,孙传庭用阴冷的目光,扫了所有的将官一眼,冷冷地说道:“有关张准的战功,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相信吴三桂的战功,大家也都知道了。此次勤王,聚集了我军全部的精锐。现在,其他各军,都已经立下莫大的功勋,唯独我们,尚未有丝毫的战果。相信这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明天的战斗,我们要用敌人的鲜血,洗刷我们的刀剑。诸位,战吧!”
……
第679章大救星,大煞星
山东,临清州,漕运衙门。
临清漕运使蒋大峰,在漕运衙门里面走来走去的,内心非常的焦虑。时不时的,他都要扭头看看门外的动静,看看有没有人送来紧急文书。偶尔间,他还会凝神细听,听听周围有没有不对劲的声音。他这个漕运使,很久都没有这样坐立不安了。
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一直到目前,临清的运河税收,还是相当可观的。
自从漕运开通以后,临清最有权力的官府机构,就不是州衙门,而是漕运衙门。大运河两岸的城市,几乎都有这样的惯例。随着漕运任务的日益繁重,漕运衙门的权力越来越大。只要有漕运衙门存在的城镇,当地的官府,基本上都被边缘化了。
漕运衙门有自己的武装漕丁,这也是州衙门根本无法相比的。在任何时候,都是掌握武装力量的人,地位才是最高的。要是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撑,谁也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比如说美国总统,要不是有强大的美国军队做后盾,谁鸟他?
在漕运总督的麾下,设置有漕运使。这个漕运使,都是根据地区的不同而设置的,品级到九品到五品不等。临清的漕运使,乃是正六品。扬州的漕运使,才是正五品。可见,临清州的漕运使,还是比较有地位的。
此时此刻,临清州漕运使蒋大峰正在踌躇。这几天的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的脑袋,相当的疼痛。准备要在临清州卸货的粮食,居然没办法卸货,只好继续停留在码头上。这批粮食是要运送给洪承畴的,对于洪承畴的为人,蒋大峰从自己的上司,漕运总督杨一鹏那里多少知道一些。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如果这批粮食在他的环节上出了差错,洪承畴是会直接找杨一鹏的。
所谓夜长梦多,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意外。他甚至有点担心,鞑子要是得知了消息,会不会杀到这边来。毕竟,临清距离北直隶也不是很远。事实上,每次鞑子南下,都是漕运衙门最繁忙的时候,因为,大量的军粮,都要在临清等地卸货,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输。这样一来,鞑子想要不注意到临清,都是不可能的。
这次鞑子的入寇,还是因为虎贲军的原因,才最终退走。否则,临清肯定是鞑子洗掠的重要目标之一。陆地上的运输路线被阻断,这些粮食,看来只能是暂时摆放在临清州了。只是,摆放在这里,安全吗?蒋大峰自己都有点担心。
三十艘漕船的粮食,总共是两万多石,这是很重大的一批物资,折算成银两的话,价值两万多两。但是,在战乱时期,粮食要比银子更加的重要。军队不可能吃银子过日子。要是军粮接应不上的话,军队是随时都有可能哗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