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节
,根本用不着掩饰伪装,一举一动相当自然,大块喝酒,大碗吃肉,尽显武人本色,徐达两个儿子平时更是荤腥不忌,来者不拒,只有那少林寺的十三棍僧面露难色,但是为了不暴露身份,还是毅然端起了酒碗。
酒过三巡之后,凝重的气氛淡薄了一些,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了,海公公对王魁推心置腹道:“秦王这回算是折了,咱家这回前去长安,就是要将其羽翼一网打尽,所有财产查抄入库,看来是个肥差,但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下手才好啊。我听说秦王手下产业颇多,田产铺面商队多如牛毛啊,唉,真是麻烦。”
与其说是诉苦,还不如说是炫耀,王魁羡慕不已,两人探讨了一下关于抄家的技巧,又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御膳房一起共事的日子,感情更近了一些。
徐达汤和等人和夏总兵喝了几杯酒之后,也热络起来,说到这趟苦差事,徐达将帽子摘下,露出光溜溜的秃头道:“这趟可是苦差事,从京城出发星夜兼程,就没停过脚,早知道这么苦,还不如在大报恩寺继续当侍卫统领呢。”
原来是皇帝身边的近卫,怪不得如此雄壮,夏修志有心巴结,又敬了徐达几杯酒,道:“将军荣升提督,总督一省军务,卑职也要听您的调遣呢,那个……卑职想打听点事儿,朝廷在陕甘有什么安排?官场军务上的……”
夏修志知道,这回陕甘官场要大换血了,自己若不趁着这个机会巴结好这几位上差,以后就再也碰不上这样好的机会了。
徐达道:“这次去长安,肯定要摘一批人的乌纱,夏总兵若是有心思把官职往上动一动的话,不妨早作安排。”
夏修志便明白了,这年头,酒桌上的关系不顶事,顶事的还是那些黄的白的。
喝完了酒,王魁把自己的房间让出来给海公公住下,又让夏总兵安排了几间干净舒适的屋子让京城上差居住,王魁亲自送海公公进屋,帮他脱靴,一边伺候着,一边问道:“海公公,我那个事儿?”
微醺的海公公笑道:“猴崽子,放心好了,回头咱家自会给曹公公写条子的。”
王魁欣喜万分,给海公公磕了几个头,双上捧上一叠银票:“海公公,这是小的孝敬您的。”
海公公瞟了一眼,轻轻接过放在床头:“这小子,下不为例啊。”
从房里出来,王魁迎面碰上了夏修志,夏总兵也刚从那两位提督大人的房里出来,两人心知肚明,啥也不说了,相对讪笑,擦肩而过。
刚才夏总兵也向徐达汤和二人表示了心意,除了两千两银子之外,还委婉的提出,派遣一支骑兵协助两位大人办差,毕竟秦王在长安经营了一段时间,颇有些党羽,钦差大人的随行人员过少,若是有人铤而走险就不好了。
夏总兵这是想分点功劳呢,徐达汤和两人经过多少场面,这点心思一眼便看透,也没当场答应他,只说考虑考虑。
次日一早,众人早早醒来,恰好阴雨多日,今日放晴,好大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钦差卫队整装待发,海公公在众人簇拥下走出,忽然看到路边停着几辆车,车棚上涂着硕大一个“邓”字,便随口问道:“这是咸阳邓家的马车?”
王魁道:“正是,马帮头目邓子明走私硝石硫磺,已经被小的扣下了。”
海公公道:“锦衣卫的情报上说,这个姓邓的是秦王的亲信呢,把人交给咱家吧,咱家能派上用场。”
王魁哪敢不从,命人将邓子明从牢里提出来,交给海公公。
那厢,徐达对夏修志道:“我们和海公公商量过了,进长安还需气派些,就暂借夏总兵一些人马吧。”
夏修志欣喜万分,能出上一点力是他的荣幸,双方都心有灵犀的没提到调兵虎符的问题,帮忙而已嘛,弄那么认真干嘛,人家能答应分你一杯羹就不错了。
夏修志临时调拨了四百骑兵给钦差护驾,本来潼关就是座要塞,以守为主,这点骑兵已经是夏修志的家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