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节
撕裂着夜空。
蒲坂城南,五十里外,风渡凌。
这是黄河上一处极重要的渡口,它的对面,就是天下赫赫有名的‘七大雄关’之一——潼关,因此,唐军占据河东后,派了五百士兵在此地驻守。
然而,在这漆黑、寒冷的雨夜,这五百唐军都变成了尸体。
这并不奇怪,因为偷袭他们的,是足足一万赵军骑兵,而领兵的,更是一位盖世名将——李靖,所以,这五百唐军无一漏网,尽数倒毙在营地中。
大雨中。鲜血流满了营地,将雨水混合成一种诡异的红色。
昨夜,在尉迟恭率军西渡蒲津桥,引开了唐军注意后,李靖便率部悄然出了南门,潜伏到风凌渡附近,然后,趁雨夜发动了突袭,一举全歼守敌。
“准备渡河。”
李靖戴着斗笠、穿着蓑衣,静静地站在黄河边,呼啸的阴风卷起大片的雨点,劈哩叭啦地打在他身上,但其却似毫无知觉,只是眺望着阴森的对岸。
“诺。”
身后,赵军众将领命,立时解开停泊在岸边的大批渡船,随即,约有五千赵军骑兵上船,在湍息的风浪中,冒着翻船的巨大危险,悄然掩向对岸。
对,他们的目标正是潼关!
看着渐渐远去的渡船,李靖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那李孝恭定以为本将是想从蒲津桥偷袭冯翊,却没有想到,本将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要取了潼关,离其只有五十里的永丰仓依然唾手可得。
而且。潼关乃是整个关中的门户,比冯翊更重要,潼关一失,长安必然震动,如此,唐军惊慌失措之下,必有破绽可乘。
这李孝恭或许不错,但还是年轻啊。
李靖自得的微微摇头,颇为自己这颗老姜的生辣感到自豪。
此时,风雨越发急了,但越是这样,对偷袭的赵军就越是一种极好的掩护,做为一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名将,李靖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凄冷的雨夜。
潼关。
依山傍水而建的巨大城池,在凄冷的雨夜中显得有些孤寂,城头,几乎看不到几个唐军的踪影,大多值哨的军官和士卒都跑到城门楼中避雨去了。
潼关地处后方,一年多来,都很平静,没人愿意在这样凄冷的雨夜还在外面风吹雨淋地值哨。
而这。正是赵军想要的。
很快,大批赵军在雨夜的掩护下悄然上岸,个个人衔枚、马咬嚼,静静地潜向潼关城下,结果,毫无防备的潼关像赤裸的美女般呈现在赵军们的面前。
“上。”
领军的虎贲将刘鸡石一挥手,马上,百余名赵军上前,抛出上百条飞索钩住了城墙,然后,轻舒猿臂,踩着湿润的城墙灵活的向城头攀登而去。
很快,百余人顺利地登上了城头,没有惊动任何唐军。
“咕、咕——”
城上发出两声鸟叫,以示平安。
好极!
刘鸡石大喜,低声道:“准备,城门一开,便冲进去,迅速占领全城。”
“诺。”
众赵军低低应了一声。
城头。
登城的百余名赵军轻轻掣出腰间的横刀,借着雨夜的掩护,悄悄摸向那城门楼,此时,夜已深,城门楼中,数十名值哨的唐军官兵正睡得直打呼噜。
楼中的几张条桌上,还放着一些残留的酒菜,以及碗和骰子等赌具,显然,是狂饮烂赌后都折腾得累了。
好机会!
众赵军大喜。悄然穿过大开的房门,来到这些熟睡的唐军身后,待准备好后,领头的一名赵军队正点了点头。
随即,众赵军一手捂住唐军的嘴巴,一手持利刃在其颈间利落的一割。
“扑、扑……”
一阵鲜血激溅的轻响中,众唐军立时一阵轻微的抽、搐,便纷纷毙命,这睡梦中悄无声息的死去,倒也不太痛苦。
太顺利了!
众赵军纷喜的打了个手势,留二十人看守千斤闸,其余八十多人潜向城下,准备打开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