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
池裳安慰道:“九姑娘不要着急,那幽阁行事诡秘,必然不会大张旗鼓的来驿馆抓人,这几天你小心就是了。我会吩咐驿馆里的小厮出门采办,只要见过了楚王,我们就起身回秦,到时候谁也奈何不了你!”
池裳想得倒是挺美,一转眼十天就过去了,他们在驿馆并未等来什么幽阁的少主,可一直在驿馆呆着,楚王也一直不来召见。就这么等了几天,池裳一行人也猜到楚王的意思:他分明就是猜到秦使的来意,所以一直不肯召见他们。
秦王交给他的任务是递交国书,并想尽一切方法打消项羽称帝的念头。秦王的计谋光明正大,他知道项羽是那种骄傲得不可一世的男人,如果当着满朝文武看了嬴子婴写的国书,以项羽的骄傲说不定真的会打消登基称帝的念头。可项羽根本不召见池裳一行,这样一来此计无疑是落了空。
如今已经是一月中旬了,再这么耽搁下去,其他诸国的使者就会陆续到来,离项羽会盟的时间也越来越接近了。
池裳自然不肯坐以待毙,通过韩则从伯梁那得来的消息,他知道项他这个人。自从那夜邀战后,第三天的时候伯梁果真来找韩则比剑,结果没有人知道,不过从伯梁出来羞愧的神情来看,必然是韩则胜了。而比剑输掉的伯梁也并非那种气量窄小之人,他见识过韩则的剑术后,对韩则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一有时间便到驿馆向韩则请教。他知道韩则爱酒,每次来的时候还特意从城中著名的酒肆里买了上好的杏花凉前来。因为此人在彭城颇为有名,而且是项佗看重的门客,所以驿馆周围的甲士也不阻拦。经常走动的情况下,秦国使者一行人都对伯梁熟悉了。
池裳就经常借着伯梁的口风打探,知道了如今的彭城还并未传出项羽要登基的消息。在池裳的故意引诱之下,伯梁竟然笑话池裳说的是狗屁。回想起伯梁醉里糊涂的说辞:“我们楚王怎么可能去称帝?笑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谁不知道秦国的那个皇帝就是我们楚王弄死的(吹的)?要是楚王想称帝,项氏族人也不可能答应啊!以前的项氏是楚国的将军,现在虽然义帝死了,可楚王还不是一直承认义帝(指熊心)的位置,不然干嘛要在三月会盟诸侯国祭拜义帝呢?”
池裳一愣,反问道:“不是说祭拜项梁吗?”
伯梁傻笑道:“祭拜项梁是顺便,不说祭拜义帝,谁会来呀!”
第三百七十一章国士
在范增看来,世间就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被人利用的,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而他,只属于第二种。如蜀国之陈平、幽阁之彦蝉、方士南宫望都是他利用的工具。而他的目地很简单,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见项羽一统天下。如果说世间只有一个人是他不能利用的,那便是项羽。
通过从蜀国来的情报上看,曹咎已经时日无多。而蜀国的形式如今非常微妙,曹咎的两个儿子到底谁能当上新蜀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于与刘邦暗中勾结的陈平,范增觉得他已无利用的价值。
桌子上有一杯放冷了的茶,那是他早晨过来的时候自己亲手泡的,而现在却已经过了中午。当范增从桌案上一大堆情报里挣脱出来的时候,他端起了那杯冷茶,然后一饮下腹。等腹内那股清凉的液体疏散至全身,他才觉得头脑稍微清晰了一点。揉了揉两边的太阳穴,他继续拿起竹简翻看。
这间石室里存放的都是幽阁这些年收集上来的情报,而他谁也信不过,所以总是自己一个人翻找。从上百册书卷里分析出有用的消息,这便是他今日要干的事情,这是一个细致活,谁也帮不了他。通过情报,他知道了蜀国的近况,知道了刘邦这些天在干什么,知道临江国的使者已经出发,也知道了秦国不仅向楚国派出了使者,还派使者前往他国。
其中到汉中的使者刘邦拒绝召见,到临江国的使者已经被共傲看押了起来,到燕国的使者被臧荼给杀了,派往赵、齐的使者竟然被山贼给俘虏了。当范增看到九江王英布接见了秦使的消息后,他的两条眉毛不由自主的动了动。
“英布。”范增在嘴里念了一遍,随即又摇头笑了笑,心里觉得纵然英布起了什么心思,也跳不出楚国的掌控之内,毕竟九江国与楚国挨得太近了。
继续翻阅着情报,范增已经得到他想要的消息。秦国派出的这些使者并没有发挥出他想要的作用,除了与秦结盟的魏、韩二国,其他的诸侯王根本就不愿意搭理秦使。这根他想的一样,天下的大势依旧掌控在楚国的手中,楚国的霸主之位依旧不可撼动,如果能在今年三月促成楚王登基一事,那秦魏韩三国就只是疥癣之疾,到时候的楚皇号令天下诸侯王,一起出兵伐秦,到那时候嬴子婴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免不了重蹈覆辙,落得亡国身死的下场。
看过了秦国的情报,范增又拿起桌案上另外一处情报,这封竹简被单独摆放在一处,显得颇为重要。而这么重要的情报只是为了监视一个人,准确的来说是一个女人!在范增看来,如陈平、子婴、陈余者,还不如这个女人重要。因为在他看来,此女就如古之妲己、褒姒一般,具有祸国殃民的力量。而他一心辅佐的君主,却对这个女人有别样的感情。
如果是换了其他人,比如刘邦、子婴这样的君王,范增根本就不会担心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