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59
华机床公司订购的,而且,它还会用自己的利润去支持汉华对西乎公司的竞争。
这一进一出之间,力量的天平就倒向汉华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能够重新再来一次,也许西乎公司会接受尼宏重工的请求,与尼宏重工联手,把尚处于幼稚阶段的汉华重工掐死在摇篮里。
石川明说得对,西乎公司已经在后悔了,但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卖的。
“松下君,你是说,左治义雄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迁怒于西乎公司,从而不遗余力地要帮助汉华重工挤垮我们吗?”大泽彦问道。
松下永三点点头道:“我想,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吧。我和左治君私下里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咱们日本人太骄傲了,也太自私了,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爱国心。如果有朝一日,日本经济崩溃了,成为中国的附庸,那也是天照大神对日本人的惩罚,这是天谴,他是无力改变的。”
“巴嘎!”老董事左滕昌盛勃然大怒道,“这个左治义雄,真是我们日本人的耻辱!他居然能够说出这种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难道他已经不是大和民族的一员了吗?”
“算了,不要理会这个混蛋的话了,我们还是讨论一下,如何面对眼前的危机吧。”大泽彦懒懒地挥挥手,打断了有关左治义雄的话题。他实在是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了。
其实,大泽彦非常清楚,左治义雄的话是有道理的,今天的日本人,早已经没有自明治维新以来的那种危机感与爱国心,大家苟苟营营于自己的个人利益,把聪明才智都用于琢磨差旅费能否多报销几千日元这样的事情。
这种自私的风气,在每一次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着地震或者海啸,每一个人都只顾着带上自己的财产逃命,很少有人会去关心自己的邻居或者社区如何。在避难所里,每个人都用能够找到的纸板把分配给自己的那一块地方严严实实地隔离开来,根本不会去看看自己身边是否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妇女或者儿童。
企业的行为也是一样,包括大泽彦自己在内,根本不会愿意为其他日本企业的利益而使自己蒙受损失。事实上,在当年,不单左治义雄去找过松下永三,石川明也曾亲自来拜访过大泽彦本人,非常急切提出希望西乎公司能够对汉华重工实行一些必要的限售,以便使尼宏重工的技术优势多保持一段时间。
当时,大泽彦用一种非常职业化的官方辞令拒绝了石川明的请求,今天想来,这也许是压垮尼宏重工的最后一根稻草吧。石川明自杀的消息,曾经让大泽彦感到震惊,然而,直到西乎公司面临着与尼宏重工当年同样的困境时,大泽彦才真正理解了石川明的悲哀。
中国人目前正在进行着一场振兴整个民族经济的战争,松下永三带回来的消息显示,中国的企业家们喊出了“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样的口号,这种口号不管是作秀也好,真实也好,它起码在中国的舆论环境中是存在的。
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则更加积极,他们推出了若干个大型计划,什么863、973、星火、火炬,从航天工程到针头线脑,向每一个领域发起冲击,这种举国体制所带来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
而与此同时,日本却停了下来,政客们在忙于竞选,年轻人沉溺于动漫和涩情电影,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金钱和精力转移到金融上。制造业的空心化在不断加剧,服装、家电、玩具等曾经支撑着日本从战后低谷中崛起那些产业,逐渐被亚洲四小龙所接替,如今又转移到了中国。
没有了下游产业的支撑,上游装备制造业的衰退只是时间问题了,西乎公司就算能够挺过这一个坎,下一步又能够再走多远呢?
大泽彦摇了摇头,把脑子里那些颓唐的情绪甩出去,然后对众人说道:“各位,咱们西乎公司的技术实力,仍然是中国人所无法企及的。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组织起生产和销售,收复传统的客户,我们就必定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现在,请诸君就我们公司如何应对竞争的问题,发表自己的高见吧。”
第529章不给中国人机会
“我的意见是,我们应当对中国企业的竞争采取反制措施。的确,他们的劳动力更便宜,从而拥有成本上的优势。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那就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如果要压价促销,我们能够支撑的时间,绝对会比他们更长的。”一位名叫田中永嗣的少壮派董事慷慨激昂地说道。
“你是说,我们应当赔本来和中国人对抗吗?”另一位名叫桥口敬的老董事反问道。
田中永嗣道:“赔本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挤垮了中国人,其他的企业就会知难而退,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恢复我们原来的市场,从而获得加倍的利润。像这样的策略,咱们过去不是曾经用过吗?”
“那是过去。”桥口敬说道,“那时候公司的力量弱,股东们都愿意暂时承受亏损,以换取长期的利润。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家成熟的企业了,如果还要不断地亏损,那么股东们向我们投资的价值在哪里呢?”
桥口敬的潜台词没有说出来:尼玛,我都50多岁的人,你还让我暂时承受亏损,我等得起吗?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我拿钱回去呢。如果西乎公司再这样不死不活的,老子就要把手里的股票甩掉了。
田中永嗣坚持道:“我们可以向股东解释,这是最后一次,在关系到公司命运的问题上,他们会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