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98
张,你把加工的具体要求形成一个文件,提交给岑经理和马厂长,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搞研发。咱们自己的机床公司,为自己的项目搞配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控制系统方面,先让卫景文老师的电子研究所来承担吧。”张逸华也在出着主意,“老卫搞自动控制方面很有一套,不愧是我们北航培养出来的。”
张逸华是搞航空出身的,和卫景文说起来还有点同门之谊,难怪会替他说话了。不过,卫景文领衔的电子研究所也的确不含糊,有十几名从各个电子所挖来的老工程师坐镇,还有几十名国内名校毕业或者国外归来的中青年技术人员,实力非常强悍。目前机床公司这边搞数控机床,其中控制系统的部分,都是依赖于电子研究所的。
“叶片成型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叶片是打算搞粉末治金成型,还是模锻成型?”林振华继续问道,他对于汽轮机的技术懂得不多,但大致知道这是两种常见的叶片成型工艺。目前,这两种工艺对于汉华来说都有各自的难度,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够克服。
张逸华道:“我昨天和布列斯讨论过这个问题,他是比较倾向于搞模锻成型的,我也是这样的观点。不过,俄罗斯搞模锻成型有很好的基础,他们有全球最大的万吨模锻机,锻压的效果很好。咱们国家没有这个级别的模锻机,锻压的压力如果不足,就很难达到我们需要的微观组织演变效果,叶片使用寿命会受到影响。”
“模锻机……”林振华喃喃地念叨着,“老张,你觉得,我们至少需要多大压力的模锻机才够用?”
“最起码……4万吨吧。”张逸华迟疑着说道,“俄罗斯方面有万吨的,咱们至少应当有4万吨的,才能和他们拉近距离。从我看到文献来看,少于4万吨的压力,很难实现燃气轮机叶片的精密加工。”
林振华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搞8万吨的呢?我倒觉得,要搞就搞大的,省得以后再升级了。”
“8万吨!”张逸华的眼睛一亮,“如果能够搞出8万吨的,那就太好了。你知道吗,咱们过去搞大飞机,就是因为缺乏大型模锻机,机身大梁只能通过分段锻压的方式来制造,强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如果有8万吨模锻机,要重新上马大飞机也有希望了。”
张逸华这话是没错的,大型模锻机的水平,几乎就代表了航空业的水平。在后世,法国推出a380大型客机的时候,最关键的受力部件起落架就只能送到俄罗斯去,请俄罗斯用万吨的模锻机帮着轧制。
“大飞机还是先算了吧……”林振华连连摆手,他被张逸华的雄心壮志给吓着了。大飞机可是一个吞金巨兽,没个上千亿砸进去,是很难砸出点效果来的。汉华旗下五六家公司,现在一年的产值加起来也就是四五十亿,要搞大飞机还差得老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