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工业霸主(全本) > 分节阅读_227

分节阅读_22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退休人员在家里做事还可以,如果要去工地,就比较困难了。现在咱们的工地主要都在国外,让这些半大老头去风餐露宿,太不现实了。”谢春艳这样说道。她说的“家里”当然不是指家庭的意思,而是指厂子内部。

“第二个办法就是招工了。”邱庆洋说道,“浔阳劳动局一直都想让咱们多招些待业青年,既然咱们这么缺人,一口气招他500个人进来好了。”

郎冬插话道:“这个要慎重。咱们缺人归缺人,但是宁缺勿滥。据我所知,劳动局手里掌握的那些困难户,有些也是歪瓜裂枣的,弄进来活干不了太多,麻烦倒是会惹出不少。我的观点是,所有招聘进来的人,一定要进行严格筛选,道德品质不好的,娇生惯养的,一律都不能要。”

邱庆洋嘿嘿笑道:“老郎,你的标准我知道,过去就为了你这个用人标准,我得罪了多少关系户啊。”

郎冬道:“尤其是这些关系户家里的孩子,更是不能用。学技术不努力,天天想着要坐办公室。干活嫌累,发钱嫌少,批评几句的话,七大姑八大姨全来了。”

“得得,老郎,你就别发这些牢骚了。”邱庆洋连忙举白旗投降。

谢春艳道:“我支持郎经理的意见,咱们汉华重工现在也是大型工业集团了,人员素质的问题一定要抓好,否则未来后患无穷。尤其是咱们将来有大量的海外工程,如果工人的道德素质不高,或者吃不了苦,到海外去是要丢国家的脸的,这个问题可马虎不得。”

听到谢春艳这番话,林振华说道:“要说道德品质好,吃苦耐劳的,我觉得那就莫过于农民工了吧?为什么咱们不考虑招收一些农民工呢?”

“农民工?”众人一齐看着林振华,眼神里透出疑惑之色,似乎都觉得他的话很是不可思议的样子。

农民工这个概念,在当时更多地是被称为民工。遇到修路、修水坝等工作,国家和企业都会招募一些民工来承担。把民工用在工业生产领域的情况,非常少见,在大家的心目中,民工就是临时工,基本上就是今天干、明天走的,怎么可能培养成为技术工人呢?

但林振华能够看到的东西,与大家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经历过的年代,农民工是企业的主体,全国有2亿农民工在各个岗位上工作,像长三角、珠三角的那些生产线上,几乎清一色都是农民工。

“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再琢磨吧。”林振华道。在今天这个会上,他并不想就此事过多纠缠,他想说的是另外一个想法:“各位,我们刚才算来算去,都是按照由咱们汉华重工承担所有生产任务而计算的。事实上,咱们的许多工作,并不一定都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完成,我们完全可以请其他企业进行协作。这种方式,叫作外包。”

第261章招标

“不会吧,这些人都是企业家?”

毕敏坐在一张写着“登记处”字样的桌子后面,一边给人发着登记表格,一边小声地对身边的田效兰嘀咕着。

在她们面前,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足足有上百人之多,所有的人脸上都带着激动和期盼的神色。在她们的头顶上,拉着一条大字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全国企业家、业界精英加盟汉华重工基地,参加汉华重工供应商招标”。

这就是林振华想出来的主意,他提出,既然汉华重工自己无法马上解决劳动力资源的问题,那就索性把能够外包的业务分包出去,请其他企业来协助完成。这样做当然会分流掉一部分的利润,但它可以充分利用各企业的管理力量,弥补汉华重工在管理人才上的不足。

在把一部分业务分包出去之后,汉华重工只需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即可,边缘业务完全通过合同关系来进行管理。这种分包模式在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普遍,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是非常新鲜的尝试。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间的协作都是通过计划部门来安排的,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协作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为了避免生产上的风险,也是为了省心,许多企业都倾向于自己生产所有的配件,这就形成了所谓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林振华此次提出的分包方式,打破了这种经营上的陈规,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根据自己在后世的经验,提出了一整套供应商管理以及避免供货风险方面的思路和作法,赢得了整个领导班子的赞同,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面向全国的供应商招标会。

与普通的业务外包不同,汉华重工这次招募供应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必须把自己的企业迁到浔阳,最好是直接迁到汉华重工的附近。在那里,浔阳市政府已经划出了一片2万亩的土地,其中的3000亩地已经完成了三通一平,随时可以开工建设厂房。

这2万亩地,就是林振华向洪予安建议的浔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振华提出,可以以汉华重工为核心,吸引一大批配套企业落户开发区,形成一个机电工业的产业集群。大工业生产需要众多企业的分工协作,只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洪予安对于林振华的这个设想当然是十分赞同。他承诺,所有入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