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迎头一击
半响,大哥才派人传来音讯,请清澜再过去一趟。
清澜一到,便看见大哥站在窗前背对着自己正沉思,竟觉少年的背影透着愈发成熟萧索的意味。
赵言琦转过身来,神色沉凝:“我去找过了厉先生。厉先生帮着我分析,觉得此事针对我们的可能性不大。”
扶了下额头,继续说:“一则我等年龄太小,我又无功名,威胁不大。二则厉先生认为,刘氏虽是太后远方侄女,又受太后喜爱,但是如今新皇与太后之间日渐隔阂,多有摩擦,太后似乎对成王亲睐有加,后戚势力也被成王收拢大半,皇上对此颇有猜忌。此时朝政纷乱,局势不明,太后应无暇管这等小事。三则,娘亲之事扑朔迷离,即便谣言四起,对刘氏来说收利太小,如今我们与她未到鱼死网破之时,花了大力气扳倒我们反而会让祖母和父亲对她有所猜忌。考虑良久,我觉得甚是有理。”
“所以哥哥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无事?”
“目前应是,但也不能忽视你所说的可能,只怕有朝一日,我等大意之际,她真会给我们迎头一击。”
只要不是现在就好,以后自己和哥哥羽翼渐丰,总能化解这一危机。
清澜定了下神,笑言:“哥哥如今越发能干了。”
“总要能护着自己妹妹才是。”赵言琦略带羞涩,“咱们还是静观其变吧。”
赵府内依旧大张旗鼓,张灯结彩,似乎有什么喜讯要到来似的。
却直至过年,尚无丝毫动静。
这天除夕晚宴,全家人聚在祖母处用着年夜饭,正热热闹闹时,宫里却来了人,带来了太后懿旨。
传旨的是慈宁宫的总领内侍,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正是这几日频繁往来赵府之人。
宁静的夜色中,赵府的正门在门轴沉闷的“吱呀”声中缓缓大开,后院的灯火也随着大门的开启依次亮了起来。不一会,府中上下已是灯火通明。
祖母换上了礼服,由清澜清妍搀扶着到了正院,赵容诚也换上了朝廷正服,吩咐赵总管摆开香案。一干内眷尽皆到场。
待一切就绪,内侍方展开明黄色锦帛:
“闻建平侯族妹刘舒氏之女刘芹娘,胄出鼎族,幼承庭训,贤淑有礼,育子有方,堪为表率。是赐玉如意一对,红玉珊瑚一株,琼海珍珠一盒,以示褒奖。并赐从三品诰命礼服,明日随命妇入宫谢恩。”
刘姨娘满脸喜色,疾步上前磕头谢恩。
众人神色复杂,如此一来刘氏便是诰命夫人了,地位牢固,接下来是否要扶为正室了?不由都看向老爷。
赵容诚神情镇定,向公公拱了拱手,请至偏厅用茶。公公连声道着恭喜,却推说急着回宫复命,便带着随侍离开了。
赵总管忙跟上前去,一面躬身陪着往外走,一面往内待手里塞了个东西。
清妍喜上眉梢,一脸得意,倒是一旁的赵言扬神色平平,仍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
清澜却觉松了一口气,好歹最坏的事情尚未落到头上。转头看向大哥,只见大哥正望着父亲,神色沉凝。
端看这几日祖母和父亲会如何行事。
接下来刘姨娘自是喜不自禁,宴席上频频柔情款款的看向老爷,其中含义自不必说。
一众仆妇纷纷向刘姨娘道喜,身后玫紫等丫鬟早有准备,尽皆有赏,竟都是整一两的雪花银子。又是一番热闹喜庆。
晚宴后刘姨娘便命人把备着的烟花全放了出来,一时间漆黑的夜空中百花齐放,璀璨瑰丽,映照着各人复杂的神情。刘氏面色嫣红,显得异常娇媚撩人。
放过烟花后,祖母让人各自回去守夜,却把赵容诚留在福馨堂。
两人均神色肃穆,竟无半点喜色。
半响,祖母开口:“事到如今,你有何打算?”
“一切照旧。”赵容诚简单答道。
“到如今,她的胃口已被养大,你能制得住吗?”祖母叹了口气,"若是云柔尚在,何至于此。”
“母亲……”
“算了。你们之间的事已经过去了。老婆子我已经掺和的够多了,如今只看着言琦兄妹可怜。你究竟还要对他们冷淡到何时?”
赵容诚静默半响。
祖母心中喟叹,挥了挥手让儿子离开。赵容诚躬身一礼,默默告辞离去。
屋檐下挂着大红灯笼随风摇拽,像在嬉闹的顽皮孩子,眼看着要撞上又分开,欢欢喜喜动个不停,看着竟让人心中烦乱不已。
这一大年夜,许多人辗转难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