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节
船内几人拧着眉毛,看着船外。船头,艄公冒着风雨,不时发出转舵、转帆等操船指令。好在三山照明设备先进,在这么大的风雨中,船仍保持着全速航行。
“咳咳”,陈婴找了个话题,打破舱内的沉闷:“殿下,我看那些汉军,衣上常有各种各样的徽记,好似,两士兵相遇,一下就能分清彼此的职位高低,莫非,这与那些徽记有关?”
“嗯”,高翼心不在焉地答了一声,随即叹了口气,唤过杨结,指点着杨结身上的徽章解释说:“高低从属,哪只是肩上的徽记标志。这是为了方便在队伍打乱的时候,重组队伍而设立的。他们肩上的徽记表明军衔军阶,队伍即使再乱,士兵们会自动汇集到高级军官身边……
至于他们身上——胸前的胸章、胳膊上的臂章,则是技能条。表示哪个士兵所会的技能。比如,这枚长弓型徽章,表明该士兵会射箭,长弓上加一支箭,则意味着该士兵能在一分钟nèi • shè出10支箭。徽章是长弓加箭,箭上还有一颗星,则意味着该士兵能在一分钟nèi • shè出15支箭。
这支徽章是个骑马持矛的士兵,说明佩戴着精擅骑术,有指挥骑兵作战的经验。这是一等骑士勋章。其下还有两个等级,徽章为马上士兵不持矛,和没有士兵的战马勋章,战马勋章为骑兵最低等级。
不同的等级说明士兵不同的素质……瞧,我这还有一枚”高翼指点自己胸前的几枚徽章,继续解释:“这枚船形勋章,船下有海波,船上有五颗星,这是五星船长勋章。代表我有指挥大舰队作战的经验。
这枚,一手持剑一手持盾,盾上有三颗星,这是三星步兵上将勋章,说明我有指挥步兵战斗经验……”
“啊!”陈婴赞叹说:“如此一目了然,当官的指挥起士兵来,必定得心应手。”
缓了口气,陈婴疑惑地再问:“殿下,我刚才曾见到一名士兵,胸上别着十几个徽章。拿这艘船来说,所见的士兵,至少也有两三个徽章。如此庞杂的训练,即便是军官不嫌繁琐,士兵们也苦不堪言吧?”
“无妨”,杨结接过话头说:“军官只负责考核等级,技能训练则由士兵自己进行。要学什么先申请指导,觉得自己行了,就申请技能考级,考级通过则可获得勋章。”
陈婴觉得不可思议:“自己训练,士兵们怎会如此劳苦自己?”
“薪水。拥有不同技能的士兵有不同的薪水,会两份技能的士兵能拿两份薪水”,杨结砸了咂嘴,羡慕地说:“陈县尉看到的那个士兵,就是身上挂十几个勋章的那人,名叫雷暴。
那混蛋大字不识,拿十几份薪水,比我这将军还高,每次见他招摇,我都想揍他。有他这榜样摆在那儿,士兵一提起技能训练,跑得比兔子还快,真让人牙痒痒。”
陈婴听到这儿,第一个想法是强悍——这是一支强悍到极点的军队,每名士兵都精擅两种以上的战斗技巧。尤为可怕的是,这支军队组合严密,在这种组合架构下,即使战败,也打不垮他们。难怪汉王敢带着数千人,就横穿千里,向燕国发出挑战。
陈婴的第二个感觉有点怪异。按说高翼坐在那里,其他人说话多少应该有点顾忌,可杨结侃侃而谈,毫没有在意高翼的存在。与此同时,高翼也只是阴沉着脸望着船外,好像根本不在意杨结说话冒犯。
呋——一旁的公孙杵长出了口气。他本以为这是一次决死之旅,听了汉军的配置后,他觉出了光明。
“殿下,统领族丁的是我两个兄弟——公孙林与公孙方,他们都在后船,殿下有什么吩咐,尽管告诉草民。草民行走这江面十几年了,水边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公孙杵话说一半,企盼地看着高翼,等着对方接过话茬。
高翼微微点头,杨结配合地补充说:“本就没把你们当外人……你告诉后船一声,让他们自己编组,相熟的五人一组,分入各队当向导,等我们回军的时候,准许你们带上家眷进入辽东。”
公孙杵大喜过望,狠狠地在船板上磕了个头:“谢谢殿下,谢谢殿下。”
高翼阴着脸,一指陈婴:“谢他吧,陈先生没少给你们说好话。”
平曲城的先祖、羌人公孙浑邪投靠汉朝后,坚定地认为自己是汉族一分子。为了显示这点,公孙族后人屠杀起胡人来,比那些饱受仁义道德熏陶的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