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
卉眨巴眨巴眼睛,似乎还没弄明白高翼所说的治国之策,但宇文昭已不愿继续问下去,她再问就显得自己智力比不上阿昭。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有了处处与阿昭比较的兴致,潜意识里她不甘认输,遂决定不懂装懂。她歪着头,装模作样地思考了片刻,突然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我信你!”
忽而,红晕上脸,她一溜小跑地跑离了码头。
高翼默然想了半晌,分不清对方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自己终能打败慕容恪,还是相信自己的治国之策中能令三山昌盛。后一种信任没什么大不了,毕竟这种治国方略的优秀是被历史验证过了,但前一种……他自己都没有信心战胜那绝代风华的魏晋第一美男。
“叫康恭明来”,想不通就不想了,高翼一番思虑到记起他在新罗筹划的一件事。
康恭明就是那个为高翼建府院的僧侣建筑队头目,这时代的僧人常以康、竺、支、僧、佛等为姓。随着高翼的召唤,早已焦急地等待在码头上的一名肥胖僧人,边啃着一根鸟腿边奔跑到高翼身边。
“大人,请问,您什么时候准许我建寺,春天快到了,这个……”那僧人急急将嘴中的肉咽下肚内,腾出嘴来问。
就在这一年春,大和尚佛图澄建造完他平生第892所寺庙,并开始他的第893座寺庙的建筑。这一丰功伟绩令中原大地的僧侣建筑队为之疯狂,康恭明也为此心急难耐,所以一听高翼进港,便等在码头等待召见。
这时候的僧人尚没有戒律一说,直到50年后,在公元402年,高僧法显穿越葱岭抵达印度,才取得完整的佛徒戒律,所以这时的僧人荤素不禁。高翼初见到僧人吃肉,曾大为奇怪,等到问明白这是的佛教尚无戒律时,虽不知道那戒律是多时确定,但再也不会拿21世纪的僧人标准衡量当代僧人了。
“我还愿意资助你建十座寺庙,你可以立刻动工”,高翼脸上又浮上了习惯性的笑容。
第35章意外收获(上)
“这太好了”,康恭明像变戏法一样一翻手,手中出现了一个竹筒,他从竹筒中倒出一卷层层叠叠的白帛,摊开这个帛卷,最上面的那幅白帛上描绘着一幅图画。康恭明指着图画上几个红点说:“大人,连建寺的地点我都选好了,这儿,这儿,这儿……啊,大人答应资助我建十座寺院,其余的选在哪里?”
康恭明一手拿着帛卷,另一只油乎乎的手托着三层褶的下巴沉思,佛相庄严。高翼盯着他手中的帛卷,突地瞪大了眼睛,惊叹道:“地形图!”
他一把夺过帛卷,仔细地观看着。这确实是一张地形图——辽东半岛的地形图。三山地区的每一个村落都进行了标注,其村落的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个微缩的小图。包括南岭关卡、三山码头、高翼的府邸。
当然,康恭明能搞清楚所有村落的位置也不足为奇,因为他带着建筑队走遍了各个村落,每个村落都留下一座建筑,或为谷仓,或为议事堂,或为防守塔楼。更为难得的是,他所建造的这些建筑无一重复,各有特色。
高翼接着向后翻动图册,那里都是具体而微的建筑设计图纸,包括承重柱、拱梁等等的建造和架设,甚至梁柱之间的榫卯如何设置都有形象的绘图。
高翼是干什么的,搞机械的人能不懂制图吗?有了这些图纸,不用康恭明,他也能建起一座亭阁来。但是康恭明手下那些僧侣都是极其富有经验的专业建筑师,这支建筑队才是他最大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