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冀州牧(1)
武是不必担忧,而且他也使不上力气。文这一块可不是指文采风流,而是要有谋略,识远见。
以他当前所见,文能比卢植,那就足以叱咤这个时代。
可想到这里他就有些头疼,就是自己也远比不上卢植。哪里能够交出这样的学生呢?
更令他无奈的是,这赵云历史记载堪称儒将,可少年居然也是如此顽劣。
别说看经史子集这些先贤书籍,你让他坐到那里,一个时辰不到就不知道到哪里呼朋引伴去了。
崔超派遣的小吏赶到时,赵普正冲着赵云空落落的书桌叹气。
“尊驾,太守有请。”小吏恭敬地拱手行礼。
既然已经派人来请,赵普也不好推脱,只好起身赶往郡守府。
“安定这几日可歇息好了?”
等待他的是崔超和李博,两人跟前皆有厚厚地文书账簿。想来新上任的政府官制手头本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还要面对入冬这件大事。
此刻凛冬将至,各县乡须得预备过冬的余粮以及为数不少的乡勇,以应对突发的情况。
突发情况包括流寇劫掠,以及无法生存的百姓不得已抢粮。
先不说夏季仓促种植的粮食谷物,由于生长周期不够长,导致并不能完全成熟而导致的产量低。
单说安民分地,施粮耕种,就算当时的卢植等上下官员都尽了力,也是无法照顾到所有百姓的。
因为时间仓促、地域辽阔和人手不足等原因根本是人力所无法克服的。
再者,流民之所以称之为流民,就在于他们背井离乡逃难,是在流动的,后来听闻冀州安抚流民施予耕地,又有新的流民涌入。
而那个时候卢植班师回朝,崔超也不宜留在冀州,回乡等封去了。
这些人就成最大的不安定因素。那个年代冬天是很容易死人的,而且是大批量。
赵普想到这里是有些惭愧的。“赵普有负所托,心中着实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