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雾中老人
始皇帝有段时间的确出了这种那种昏招。
为修阿房,骊山墓,举服役半数民夫聚咸阳,大兴土木,导致虽有田地,但少劳力,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家有闲田而农户饿死这种诡异的情况。
阿房宫虽然号称聚敛天下钱财,但后世考古所知,不过只修建了一地基而已,但有无钱财还是得自己去看。
大家都是一张嘴,造谣传谣谁不会?
白衡只默默听着。
“自商鞅入秦以来,秦律越发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充苦役,遭酷刑,若非世道艰苦,谁愿触犯法纪,近些年,犯法之人数不胜数,可见世道多艰,民生疾苦。”
秦律的确严苛,但还没有到那种恐怖的程度。
一人死罪诛及三族,这种情况极少出现,除非是叛国通敌,造反屠城这种极其残忍的暴徒以外,大半都是刑城旦舂,或是为隶臣妾。
而且秦律之中,并非只有这些严苛律法的。
还有严禁私有土地兼并,维护私有财产这样维护人权的律法存在。
人张了一张嘴,一双眼,眼睛看到哪里,嘴巴就能说出什么,至于看不见的,自然也别想他说出来。
至于所谓世道多艰,百姓疾苦这类的话,骗骗古人也就算了,焉能骗过白衡。
翻开历史书看看。
就算是盛世,也有世道多艰,也有民生疾苦之处。
这无关盛世与否,无关君为贤君和暴君。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告诉我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总有光亮照不进去的地方,哪里会是道德沦丧,会有罪恶滋生……
老人这话,听起来更想是诡辩了。
但老人的诡辩并未结束。
从民生讲到律法,从律法讲到思想。
说到这里,也绕不开焚书坑儒,只有焚书,没有坑儒。
“秦焚六国之书,百家之言,以此愚民,强推秦文,又不从者刑之,天下人无不恨之入骨……”
等等,等等!
原来古人都是这样想始皇帝的焚书事件,以及统一文字这一政令的。
天下人是否对始皇帝恨之入骨白衡不知道。
但若是没有统一文字,度量衡,统一思想这一壮举,后世之华夏,就如后世之西欧一样分裂是常事,无望统一。
再看看历史。
因为思想,文字,度量衡上的统一,即便经历了分裂,异族入侵,又能很快的重新统一。
就这一点,始皇帝就值得后世之人歌颂。
虽然现在在这些人眼中不值得。
“然苍天有眼,天命之人出于东南,秦将亡与三十七年,然异变突起,有星辰落于东郡,竟令秦王得以延寿,然大势如潮,势不可挡,天命之人灭秦是迟早之事,但变数有一就有二,我曾梦中得见金龙盘钟,金龙飞入咸阳,而黄钟落于东郡而入上郡,后醒来时,天落陨星,帝星之侧,竟生出一白光来,盖住了天命之人所显之星辰。”
老人饶有趣味地望着白衡。
“你猜一猜,那口黄钟是何须?”
白衡手指了指自己。
他在这些人眼里,竟成了变数。
像截断河流的大山,大河在他这里,有了两个走向。
也值得这个老头不远万里的跑到这里,专门给他设了个局,虽然真假不知。
而且这个局,在老人口中,也不过是一个因果循环而已。
只是那老头死活不说因果在那!
还得自己去想,真是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