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篇(2)
宋国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其经济、商业,都很发达,又夹在魏、楚、齐、卫、赵五国之间。中原诸侯都想吃掉宋国,但,又不敢去吃。齐国亡宋,不仅壮大了实力,同时也招来了诸侯讨伐。
秦昭襄王总算等来了打垮齐国的机会,第一个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以谁去伐秦,这是秦昭襄王要解决的问题。
此时,秦国国内,战功最为显赫的人:白起。
伊阙之战前,白起是左庶长,短短的几年间,扶摇直上:左更---国尉---大良造。按照秦国军功授爵等级划分,已经位于十六级。这个位置,秦国只有两个人担任:商鞅和公孙衍。
白起再建军功,已经无官可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秦昭襄王又增加了四个爵位: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昭襄王将伐齐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新人:蒙骜。
蒙氏,开始做为将星,登上历史舞台。
伐齐之前,秦国还做了三个准备:
1、敲打魏国:攻占新垣、曲阳,魏国割故都安邑。
2、秦国、楚国在宛城会面。
3、秦国、赵国在中阳会面。
一切准备就绪,秦国借道魏国,挑战齐国。此时,魏昭王早就没有脾气,更没有胆量对秦国说不。魏昭王也想打齐国,能力不足。秦国想打,也是魏昭王想要看到的。那就让秦齐两国打得两败俱伤,坐收渔利。
蒙骜伐齐,打得很出色,攻破齐国在河东九座城池。
齐国被秦国打败,产生了连锁反应。赵国伐齐,赢了。燕国伐齐,也赢了。
齐闵王接连输给诸侯,让燕昭王看到齐国的脆弱。燕昭王站出来,振臂一呼,以乐毅为将,搞出一个更大的动静:号召诸侯伐齐。
这就是公元前286年,战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燕、韩、赵、魏、秦,五国伐齐。楚国也蠢蠢欲动,觊觎齐国淮水之地。
齐闵王怎么也没想到,约五国伐秦,因为亡宋,却变成了五国伐齐。齐国以一对战群雄,正式拉开了序幕。
据野史记载,五国伐齐,派出的名将阵营十分强大。
燕国:乐毅。
赵国: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