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篇(10)
英雄悲歌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吴起在楚悼王鼎立支持下,在楚国境内,以铁腕的手段进行变法和军事改革。吴起之举,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甚至在楚国朝臣眼中,是危害社稷的祸人。人人欲杀之而后快。
有楚悼王的支持,这些贵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吴起变法三年,就要展示成果。用行动,比说,更有说服力。楚国强了,才能进一步得到楚悼王的信任,才能镇住反对者。
吴起挥出了变法后的第一剑:南平百越。
吴起先打百越,有以下考虑:
1、检验变法成果。
让楚悼王和国人看到变法成果,进而堵住反对者的嘴。
2、进行战略考虑。
百越是威胁楚国的一支力量。当年楚国与中原诸侯争天下,就是因为先有吴国,后有越国出来捣乱。百年前吴王阖闾在名将伍子胥、兵圣孙武的联合下,攻破了楚国国都。楚国要与中原诸侯抗衡,首先要解决百越的问题。
在吴起的指挥下,楚军打得相当出色,不仅平定百越,还开拓了大片疆土。史料留下一句话: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等地。
楚悼王继位至吴起未入楚之前,他的人生过得是相当屈辱,一直处于被打,还丢了中原重镇(大梁、榆关)。吴起平定百越,让楚悼王看到了希望,也燃起了大国梦、强国梦。
可以说,吴起南平百越,开拓疆土,是一剂镇定剂。不仅,证明了变法的成果。同时,也深得楚悼王的信任。
吴起南平百越,又亮出了变法后的第二剑:对陈、蔡用兵。
陈、蔡两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大国、强国,也是十大公国的诸侯之一。楚惠王时期,先后灭陈(公元前478年)、亡蔡(公元前447年)。陈、蔡地区成为楚国中原地区最重要之一。楚虽灭两国,却被晋国占了便宜。
韩、赵、魏三家分晋,陈、蔡地区,又被魏国接管。
吴起北并陈、蔡,这是楚国北上,与魏国争雄的信号。同时,也是楚国下一步收复中原重镇(大梁、榆关)做准备。吴起不愧是名将之姿,在他的带领下,连战连胜,再添军功,兼并陈、蔡。
吴起变法后两次亮剑: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彻底点燃了楚悼王大国梦、强国梦的崛起。
于是,吴起亮出了变法后的第三剑:饮马黄河,收复中原。
但,魏国的实力很强,还有韩、赵两兄弟帮忙。吴起没有冒然亮出楚剑,做了一个决定:等。
很快,吴起等到了一个北上伐魏,饮马黄河,收复中原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赵国求援楚国,南北夹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