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 > 吴起篇(3)

吴起篇(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公仪休把吴起的简历,递给了鲁元公,说了一句话:吴起善兵,欲解国难,非他莫属。

总之,公元前412年,齐国出兵伐鲁,连战连胜,大举南下。鲁国君臣,陷入一片惊慌。就在这时,公仪休站了出来,举荐吴起,并说了一句话:能解国难者,起也。

国难当前,关乎社稷存亡安危。鲁元公很矛盾,既想有人站出来替他办事,又怕站出来这个人没本事,祸害社稷。所以,君王在面对国家存亡的时候,要找一个信得过且有能力的人。

鲁元公好久出生,年龄有多大,史料没有记载,只留下一句话:公元前437年,鲁悼公去世,子嘉立,是为元公。元公死后,其子立是为鲁穆公。

也就是说,鲁元公继位是公元前436年,死于公元前411年。通过残存的史料信息,推断出鲁元公在位的时间:公元前436年---公元前411年。

那么,鲁元公在位二十多年,做了那些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鲁元公继位时,鲁国发生了一件事:三桓不把国丧当回事,大吃大喝。

父亲的葬礼,不被臣子当回事。鲁元公见状,不生气,是不可能的。所以,削弱三桓之势,执行孔子堕三都的策略,是鲁元公要做的事情。

鲁元公在位二十多年,政治经验相当丰富。三桓之乱,也在鲁元公时代,势力大大被削弱。这也是为什么晋国有卿大夫专政之乱,齐国有田氏之乱,鲁国没被三桓之乱取缔的原因。但,晚年的鲁元公,早已经不是雄心勃勃的君主,变得敏感多疑。

鲁元公也相信公仪休举荐的人是不会错。就在他想拜吴起为将,出战齐国,他从其他朝臣哪里得到了一些吴起的黑历史:不孝、儒家弃徒。

这句话是最致命,差点断送了吴起封君拜将:吴起卫国人,其妻是齐人。以他为将,不会替鲁尽力。

这些人不愧是读书人,没有直接站出来反对以吴起为将,而是揭露了吴起的黑历史,并让鲁元公考虑,是否要用他。

鲁元公给吴起出了一个难题:表明忠心。

这些人也给吴起出了一个选择题,答案只有二选一:妻子和仕途。

吴起选择妻子,不能表明态度,就会错过建功立业、封君拜将的机会。选择仕途,就会抛弃妻子。吴起陷入两难,选择仕途,就会失去妻子;选择妻子,就没仕途。

最终,吴起选择了仕途。

对于吴起而言,年少之志,离他只差一步。抛弃妻子就能实现志向,完成对死去母亲的承诺。

可,吴起不知道,对于鲁国而言,仁、爱、孝是治国之本。吴起抛弃妻子,太过冷漠,也得不到重用。无论吴起选择什么,等待他的结局都是一个悲剧。

那么,吴起在鲁国君臣,抛出的选题,毅然地选择了仕途。等待,吴起妻子的命运会如何?

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诞生了:吴起杀妻求将。

吴起杀妻求将,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