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庙堂之上
呼延灼还跟在李逵后头,推销自己是大宋少有的马军将领,不能让他去的步卒将领。可李逵猛然回头,盯着呼延灼道:“张川是为了就亲爹而想要拼命,你又为了什么?”
呼延灼口拙,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李逵。
这天夜里,延安府的野外,天气越来越冷,半夜里还听到了狼叫。
而在东京城内,庙堂上的气氛似乎也很不对劲。自从西北战事起来之后,枢密院的人都傻了。原先都事堂和枢密院商量的结果是先河湟再西夏,毕竟西夏已经和大宋打五十年,双方各有胜负。按照胜利的数量来说,大宋占有。按照战果来比,西夏占有。河湟的青塘吐蕃已经被宋军灭过一次,宋军对青塘吐蕃有绝对优势。
总体上大宋对西夏的认识就是,徐徐图之,一点点蚕食,才有希望。
想要靠着一场接着一场的大胜,逼迫西夏投降,甚至一举将西夏灭国,那是说什么也不可能的事。于是重新打下河湟,灭了青塘吐蕃已经成了大宋庙堂上的一致意见。而枢密院的战略也是从针对河湟开始的,刘延年的三万精锐部署在秦凤路,这支军队也大宋在西北能够唯一动用的机动兵力了。
但没想到的是,青塘城的吐蕃没有被打败,反而西夏的党项人耐不住了,竟然用举国兵力侵扰大宋和西夏接壤的边塞。
三个路遭受了西夏大军的围攻,局势岌岌可危。
李清臣即便不怎么想做这个枢密使,但也不得不在边塞局面不利的情况下,吃住在皇城之内,整日愁眉苦脸。
意见提了一大把,所有的意见都只有一个,增兵,增兵,再增兵。
可问题是,大宋的禁军真定一带的不能动,即便将这些禁军拉倒西北去,恐怕也打不赢党项人。而大宋其他的地区的禁军,情况都不尽如意。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因为恶心了向太后,被赶出京城的李逵,送来了一份来自西北的喜报。
一千五百士卒,甭管殿前直的禁军选拔有多么严格,但在李清臣的眼里,还是不如西军的。这个评价不是他做出来的,而是都事堂的大佬,宰相章惇告诉他的。
李清臣没有带兵经验,也没有上过战场。但是章惇却有,对于中原的禁军实力,恐怕没有任何一个朝庭大员比章惇更加熟悉了。
“不如西军!”
就是这四个字评价,让李清臣更不敢相信李逵凭借手中一千多人就能差点全歼了党项人三千骑兵,这已经不是谎报军情了,而是将他当傻子啊!
李清臣想到李逵,就气地牙疼:这个学生不能要了。
他扣住了吕惠卿送来的奏报,而章惇建议皇帝扣押了郝随的折子,明明是一场大胜,但在京城却有种丑闻要被揭开的紧张气氛。
就这时候,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传出了李清臣故意打压边军将士的谣言。这让李清臣大为惊恐,大宋的gāo • guān,用泼脏水的办法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而且屡试屡爽,非常好用。李清臣一琢磨,就怀疑上了一个人,曾布。
不过,李清臣这时候焦头烂额,根本就顾不上和曾布掰扯,先去找皇帝陈情,以证自己的清白。
“陛下,臣还是坚持,俘虏没有来京城,绝不能将此事推上朝议,一旦消息出了纰漏,臣受些非议倒是没什么,但陛下决不能遭受非议。以臣之见,此事压一压,过些日子安排钦差去西北,将消息原原本本带回来,自然迎刃而解。”
李清臣坚持将此事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