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制霸好莱坞+番外 > 第96节

第96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以,你在詹姆斯那里见到了新的维尔玛?”

她们俩一直维持表面上的友好关系,没有谈论过剧评中指出的‘压戏’问题,但在开演后也的确越来越少说话,这还是黛德丽几天来第一次和她搭腔。

珍妮观察她几眼,感觉黛德丽其实对自己的命运心知肚明——可能在首演后她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所以现在表现得挺有尊严,至少很平静。

这是她选择的时候了,珍妮意识到,她可以直接告诉黛德丽:‘你表现得完全不像是为了这角色足以诱使我xī • dú,或者陷害我过敏。以及是的,我见到了新的维尔玛,她比你优秀一百倍,而你会被炒掉,以沉迷毒瘾为理由,再也找不到新工作。这一切全是因为你胆敢暗算我,好好品尝我的复仇吧,bitch。’

她也可以选择第二种——表现得毫不知情,避开她被炒掉的真正原因(她的反感),不谈黛德丽以为的那个真正原因(被压戏),用‘切萨雷的方法’来应对这一切。

第一种打脸直接,很爽,第二种有点锦衣夜行的意思,但对r有利,而珍妮现阶段不需要一个会对狗仔大放厥词的前同事。

“为自己感到骄傲吧,切萨雷。”珍妮想,并且暗自决定永远也不会对切萨雷承认这点,“你对我的调教确实说得上成功。”

“哦,我不知道……”她‘慌乱’地说,躲开黛德丽的眼神,“詹姆没说什么,只是和我介绍了一下安……”

黛德丽点了点头,镇静地说,“我明白了。”

她把背包甩到肩上,复杂地看了珍妮一眼,转身向外走去。珍妮追在她身边,和她一起走出排练室,语气很诚恳,“黛德丽,我只能说我很遗憾——如果可以我也想要你留下来,真的——只是有些事不是我能决定的,我没想到他们会那么说——”

几个同事和她们擦肩而过,感兴趣地看了她们几眼。

黛德丽在化妆间门口终于打断珍妮,她的语气有些不耐烦,“我知道——我知道——”

虽然没有明说,但她脸上就写着‘为什么你这个愚蠢的女孩如此好运’这句话,珍妮也能想象黛德丽现在的心情,在她为了保住饭碗做了这么多以后,现在还是要失去工作,这当然让她很失落,但另一方面被她坑过两次(虽然都出于‘巧合’未成功),珍妮却还什么都没发现,还把她当好朋友,无疑让她又有种夹杂了心虚的优越感,她一方面觉得珍妮实在很愚蠢,另一方面又会为‘愚蠢女孩总是好运’而不平衡,再混合了即将失业的恐惧与烦躁,就形成了现在她这种奇特的不耐烦态度。

不过不论如何,人们总是很难去真正讨厌或者憎恨一个愚蠢的人,尤其是当她并没有犯什么错(蠢得犯不了错),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黛德丽会和记者胡说八道的可能性应该不高。

‘愚蠢的女孩’吸了吸鼻子,不再说话——她看了黛德丽几秒,终于忍不住了,上前把她抱住,真情流露,“我会想念你的,亲爱的,真的,我会想念你的。”

即使完全看不到黛德丽的脸,但珍妮也能感觉到她现在肯定在翻白眼,她一边收紧手臂,一边在心底记下几条笔记:

1一会要和詹姆确定,炒掉她的时候只说是委员会的决定,不要提到可卡因,免得黛德丽起怀疑。

2……好吧,其实有时候,做个白莲花型bitch也挺爽……

作者有话要说:注:安本森是我虚构的人物。不过这里说的bbc是国营电视台是真的。

☆、第49章强敌安本森

“维尔玛演员换人?百老汇新星风暴下的受害者。”珍妮把杂志丢到餐桌上,“恭喜我吧,我的第一本国家级杂志居然是《美国周刊》。”

“是的,不能不承认,你一直在让我吃惊。”茱蒂在电话那头说,“一般来说,百老汇的消息很少上到国家级杂志,我们预计这件事最多只是在纽约当地的八卦报纸上占据一席之地。《纽约每日新闻》、《纽约邮报》八卦版,诸如此类,没想到《美国周刊》会对你有所关注,我猜他们是注意到了百老汇不寻常的票房热潮,还有网上关于你的那些评论。”

的确,过去的一个月里,珍妮弗杰弗森的idb演员热度蹿升得很快,她的讨论版发帖数也比一些大牌明星更多,用户更为活跃,这不能不说是神秘主义宣传策略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官方主动放出的消息只有珍妮的全名,而珍妮弗简杰弗森这个名字,也给珍妮带来了第一个半官方的代称:jjj,除此以外,关于她的履历、学历、家庭生活甚至是年龄,都是未解之谜。

如果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能她的粉丝怀揣着无人能理解的热情,郁闷地过上几天,也就能消化掉对jj的这种喜爱,继续如常生活。但现在是2002年,网络已经走进了美国两岸的千家万户,以往小众的文化,现在也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根据地。

比如说音乐剧,和影视剧相比,它无疑是小众的,现场演出方式决定了大多数爱好者入门的门槛都很高,一些居住在小城市的爱好者往往没多少机会找到同好交流,每年的巡演当然不必多说,那属于给什么看什么,没有挑选余地的情况,可当他们到百老汇看剧的时候,有了选择的时候,就只能通过剧评半信半疑地买票。

但现在有了网络,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爱好者们通过网络社交,建立起丝毫不亚于现实关系的虚拟友情,他们可以尽情地通过讨论来回翻滚、发酵自己对于音乐剧的喜爱,更方便地形成一种类似于狂热的氛围。在从众心理的带动下,很多人会为自己本来没打算买的dvd、周边等慷慨解囊,所以说,网络对于小众艺术是利好消息。依托于网络,‘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的粉丝群可以长久地稳定扩张,而不会因为人数稀少而慢慢散失。

而jjj就是小众艺术的一种,她的粉丝现在以看过音乐剧演出的《csi》观众为骨干,以及纽约音乐剧爱好者为羽翼,虽然人数不多,但彼此联系却很紧密,甚至自发形成了观剧活动,每天晚上都会有人在论坛上o出今晚的观剧感想,甚至会对比这个观众前后看过的几场表演中,jjj在每首歌,乃至是每一场对戏中的表演细节差异。

这样几乎是xié • jiào般紧密而狂热的粉丝文化,以及每天午夜在老舒伯特剧院排队等待开票的人群(日益扩大),当然会吸引媒体的目光,为了贯彻之前定下的饥饿营销,珍妮的r茱蒂阿克曼已经联系了纽约的一些主要八卦杂志,希望他们不要报道珍妮的身世故事——由于珍妮的身世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新闻点,只是出于营销策略需要,而且她本人也不是那种一举一动引发四方风云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