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节
不了大公子去,跟国公府分得清清楚楚。”
说起大儿子,长公主脸色缓了缓,只是对杨初雪的话,还是很不赞同,责备道:“这些话你说的简单,另起炉灶又何其艰难,更何况,父母在不分家,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辅国公府何等名望,又怎会做出这等自败门风的事。”
杨初雪摇了摇头,冷冷一笑:“大公子身子不好,自愿上书让出爵位,辅国公定然心中欢喜,大公子若想别居他处,以安养身子为名,辅国公心疼长子,自会很大方的主持分家,否则的话,这爵位又怎会落到二公子头上,三公子向来顽劣不堪,分家也是理所当然,一次就把两个嫡出公子分出去,国公爷纵然心有疑虑,但在二公子的鼓动,和宁夫人的耳旁风之下,恐怕,只恨不得快点分了才好。”
“纵然是这样,那又如何。”长公主不为所动,只是她却能理解杨初雪想分家的心情,云儿在那家里,确实憋屈。
杨初雪浅浅一笑:“大公子心怀大志,妾身这儿有一份计划,指望三公子怕是不行了,妾身先说给公主听听,看看是否可行,自古以来,京城便是各方举子的聚集之地,有的人是一方大吏,有的人是一方青天,也有的人名留青史,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读书,赶考,接着才能当官,妾身想,大公子若在京城开一家,免费对各方举子供阅书籍,前来观阅的人,只要有了功名,拿上文书即可,并且也可让那些看书的人,留下墨笔,说不定哪天,他就成了状元,或是一方大员,亦可名垂不朽,大公子在他们心中的地位,那可比一个国公爷要高多了。”
“接着说下去。”长公主淡淡的说道,杨初雪此话虽然有理,但只凭这些,荣儿现在也可以做,又何须辞去爵位,理由不够充分。
杨初雪心中一定,知道长公主是听进去了,接着又说道:“大公子只要身在辅国公府一日,无论他做什么事儿,都会引起他人深思,但若离开就不同了,不仅可以开在京城,还可以开去别处,公主可以想想,天下间的读书人,若都对大公子心怀感激,那又是怎样一种场面。”
“并且!”杨初雪眼神黯了黯:“妾身心知公主与文家有隙,文贵妃的儿子,绝不能继承皇位,就是拉,也要把他们拉下水,只要文家一倒,妾身也想看看,宁夫人、二公子、四公子、五公子,这几口又如何嚣张。”
“怎么?有谁得罪你了?”长公主挑了挑眉,平缓心中的激荡,是的,她心动了,只要一想起儿子的名望天下皆知,她又怎能不心动,爵位没了可以再赚,名望可是换都换不来的,就如杨初雪所言,荣儿若一直在辅国公府,恐怕就是想做什么,也不会成事吧。
“妾身不敢欺瞒公主,五公子确实得罪妾身了,妾身为人向来小气,睚眦必报,又怎可不回报一二,更何况,这也是妾身早就计划的,只是提前了而已。”
“你还当真是实话实说。”长公主瞥她一眼,并没有生气,她就是喜欢杨初雪这种诚实,把一切都摆在明面上,所以她才会渐渐相信杨初雪,并且听进她的所说之言。
“你这想法是好的,只是这银子”长公主眉头皱了起来,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要消耗的银子恐怕不少,若荣儿得了名望,生活却窘迫起来,这可不是她所愿,纵然她可以补贴,但这免费的书楼,哪怕就是再多银子,恐怕也不够添。
“公主放心,书楼只免费提供书籍,笔墨,茶水,和一些简单的点心,若是一些大家公子,想要高档的东西,那自然是要收银子了,并且,若想借书回去阅读,书楼也不收钱,只要他压下文书,登记好住址,还书的时候抄逸一本即可,这样算下来,除了买楼的地契,基本用不了什么花费。”
长公主沉默起来,杨初雪也并不着急,她知道,这是算的上是人生大事,放弃爵位,并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不过,她相信,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你先回去吧,让本宫再想想。”长公主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她现在需要冷静冷静,初雪所言,虽也是一条出路,但也太过大胆,太过匪夷所思。不过,荣儿若是有了名望,还有她这公主在背后撑着,将来又何愁不能凭自己的本事获得爵位,到时候,皇上就算有微词,恐怕也不能有所动作,否则,他又拿什么来安民心。
荣儿不同与一般的名望之家,他本身就是公主之子,又是辅国公府的嫡长子,为了避免兄弟之争,自动甘愿放弃爵位,将来他若想获爵也比旁人容易许多,首先,他的身份,他的起点,他身份背后在官场中的人脉就比别人高,杨初雪此言,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先打消所有人对荣儿的观望,才能方便其他行事,怪只怪,荣儿当年太过出彩,与皇太孙关系要好,抢了皇上的风头,都说年少轻狂,荣儿也只错了那么一次,就得到如此待遇,这让她心中如何不恨,接着转头看向杨初雪:“等等!你回去写一份文书,改日给荣儿送去,不还是本宫让荣儿来拿吧,辅国公府的人,本宫一个也信不过。”
“是!”杨初雪跪安行礼,一直出了大门,心情都维持着不错,她知道,长公主已经有了决断,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她就要为弟弟们多考虑了,还要把朝中的局势把握清楚,燕清辉不是靠着六皇子吗?虽然阴谋诡计她不行,但上下五千历史,她也不是白学的。
作者有话要说:弟弟受委屈了,决定,先让辅国公府分家!。o(n_n)o
☆、第一零四章
回到景澜院,燕清云来没回来,杨初雪用过饭,一头便埋在书房里,如今她不仅要准备给大公子的计划书,还打算借流云居士的大名,给弟弟们也创下一份名望。
她之前早就打算好的,身在古代,若想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要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威望与名气,光靠农业和算学是不够的,古代读书人向来都只看重八股、诗词、策论,以及学术类的文章。
她身为一个女子,八股文虽下了一番功夫,但却算不得顶好,诗词也只会剽窃,策论的话,当今社会稍有不慎便戳了皇帝的禁忌,写的时候要慎之又慎,以目前流云居的名气来说,若是做不到人人赞同一呼百应,最好先把这个放一放,否则的话,说不定还会惹下一身腥。
至于学术,其实算学也算是学术的一种,只是古代人不看重这个,他们看重的只有儒家思想,孔孟之道,而在古代人来说,学术也只有文学这一种,算学、格物、技术、医术之类的,都只称得上是杂学,没有现代人的学科来的广泛。
杨初雪想了又想,最终决定,编写出一本字典,昔日康熙字典,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有了这份贡献,想必弟弟们在官场也会一路顺畅,而流云居士的名望,亦会更上一层楼,她在古代也算是能真正的站稳脚跟,到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