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有半柱香时间是停不下来的。
果然,听见方之平赞她们夫妻感情好,王夫人眼睛旁边全是笑出来的褶皱,“我跟你们王先生那是多少年的感情了,当初他高中以后,还有不少人跟我说他会嫌贫爱富,抛弃我这个糟糠之妻,去娶人家官家小姐,但我知道他不是这样的人,再说我们俩感情多好啊,怎么可能去当负心汉。”
提起丈夫,王夫人眼里全是幸福,还带着几分得意和欢喜,当年定亲的时候他们也是门当户对,都是王家村里普普通通的农户,但没几年对方就成了童生、秀才,当时可是有不少说闲话的,觉得他们两家会退亲,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她们就成婚了,没多久又有了孩子,她也彻底心安了,不管后来王宗元是中举,还是被钦点为探花,还是在京城当官,她都相信他,不会做对不去她的事儿。
“别看你们王先生现在老了,还蓄着胡子,他年轻的时候长得不比你差,十里八乡都没有哪个后生比他俊俏。”王夫人美滋滋的说道。
方之平笑道:“看得出来,不过您年轻的时候应该不比王先生差,郎才女貌才对!”听多了穷书生抛弃糟糠之妻的故事,再看王先生,真的没法让人不敬佩。
像他爹一样,这个时代的男人已经习惯了三妻四妾,没觉得有什么对不住妻子的,似乎能给人家敬重,不宠妾灭妻便是‘好男人’的典范了。
比起这个时代传统的三妻四妾,他还是更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但他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也是受前世影响居多,尽管知道妾室在这里是合法的,但仍旧觉得她们像是小三一样,而睡妾室,约莫等同于出轨,实在别扭。
但王先生生为土生土长的古人,而且是儒家正统的维护者,他能守着青梅竹马的妻子过一生,让人叹服,也心生向往。
第27章
晚上,王夫人坐在榻上缝衣服,旁边的王先生捧着一本游记在读,屋内一片静谧。
良久,王先生才合上手里的书,将其小心仔细的放到书桌上,“你也别缝了,还嫌眼睛花的不够快是不是?”
王先生虽然不做官,但家里绝对算不上穷,在大齐,进士名下有两千亩土地可以免税,王先生虽然不做官,但名声显赫,所以有不少人过来投献,除了本族的五百亩地不需要给他交钱以外,剩下的一千五百亩地,每亩地王先生每年都要收半两银子,也就说一年在土地上就能收益七、八百两银子,除此以外,本地的乡绅们逢年过节也会往他这儿送礼。
按照王先生的经济水平,养几个下人是绝对没问题的,但人家偏偏就不,以前赶考的时候还有个书童呢,自从辞官以后,连书童都没有了,家里的活不是两口子亲自干,就是过来讨教功课的后生帮着干,而王先生身上穿的衣服,从来没有一件是从成衣店里买的,不是夫人给做,就是小辈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