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什么才叫想的长远(3/3)
李革新到底是老牌的企业管理者了,他沉吟了一下,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看向张起航,说道:“经理,您能不能给我一个阶段产能目标?”
只有有了阶段产能目标,他才能根据这个目标想办法去增加产能,总不能现阶段的发动机年产能是35000台,一个月后就要求达到10万台吧?这不现实,也不可能。
张起航沉吟了一下,觉得是时候将自己的整体战略和大家说一下了。他沉声向大家问道:“我记得你之前跟我说过,现在cj50发动机的月产能只有1500台左右,对吧?”
“是,”李革新点头道:“虽然浦陵机器厂的那些工人的加工水平没问题,但他们之前使用的那些机器都太老了,对于这些新机器一时间还不是很习惯,想要达到3000台的设计月产能,最少还需要一个月的适应和磨合。”
张起航微微颔首:“在说说我对咱们动力推车的产能规划之前,我先给大家说几个数字:1982年,也就是10年前,咱们国内摩托车的年产量只有不到21万4000辆,而截止到刚刚过去的1991年,国内摩托车的全年总销量是万辆,今年预计将有望冲击200万辆,大家认为再过多久,咱们国内的摩托车年产量能突破1000万辆?
江河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都有些迷茫:这个谁能知道啊。
“6到7年,”张起航也没有指望着他们能回答,说道:“我认为6到7年,国内的摩托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
听张起航说只需要6到7年,华夏的摩托车年产量就要1000万辆,江河坐不住了:“经理,这不可能吧?”
“不可能?”张起航笑了:“那我给大家列举几个数字:在尝到了从铃木公司引进技术的好处之后,舜耕轻骑摩托已经酝酿着全面与东瀛铃木摩托公司进行合作,而铃木摩托车公司也轻骑摩托视为是大举进入华夏市场的绝佳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