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242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玲珑有致,长相和胖丫头有八分相似的美丽妇人端着一个茶壶从厨房里走了出来。
“阿姨新年好。”李伉几乎一眼就判断出这个女子就是胖丫头的妈妈,连忙站起身来问了声新年好。
“坐吧,常常听卓阳和娟娟提起你,果然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妇人浅笑了一下说道,同时把茶壶放到了茶几上,又从茶几下面拿出两个茶杯,分别倒上茶后说:“喝茶吧,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
“谢谢阿姨。”李伉端起茶杯饮了一口,一股茶香已满唇齿,他不由的赞了一声:“好茶。”
妇人浅笑一声,转身离开了,而马卓阳对李伉的赞叹却充耳不闻,似乎在想着什么心事。
“小伉,想不想学那套体术的后面几式?”马卓阳突然问道。
“想。”李伉不假思索的说道,他觊觎马卓阳那套体术最后几式很久了,一直没有机会向马卓阳提出来。
“你的体质已经达到了学习那几式的要求,不过我却不能教你。”马卓阳说道。
“嗯?”李伉不解的看着马卓阳,他并没有出声询问,因为他发现马卓阳还有话说。
“明天你和胖丫陪我去见一个人,如果想要学最后的几式动作,须得经过他的同意,因为这套动作是他传授给我的。”马卓阳说道。
李伉闻言一惊,他一直以为这套体术是马卓阳自己创造的,而现在马卓阳却告诉他这套体术另有出处,他怎能不惊奇呢。
第三卷翱翔天地间第061章苗门
第061章苗门
人们常说深山出奇景,位于商阳市西四十公里处的太行山深处,有一个大约有五六万人的乡镇善应镇,四周环抱的高山使这里形成了与外界截然不同气候,尽管处于深冬,这里却温暖如春,大量的绿色植物也仅仅是叶尖微微发黄,完全没有外界早在秋风萧瑟那种遍地枯黄的衰败景象,阵阵暖风拂面,会让人忘记外界的天寒地冻。
距离善应镇西边不到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人称小南海的大型水库,水库边上一条自南向北清澈见底的潺潺小溪常年流淌着,小溪上几座石桥,两岸边悠闲农家,往往会使外地来到这里来的游人有种置身画中的错觉。
李伉开着车行驶在小溪边的乡间石子路上,尽管路面颠簸不堪,但是路虎车内却十分的平稳,作为商阳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地,李伉前世参加工作后也曾和学校的几个同事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过这里,如今寒冬腊月重游故地,他有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觉。
马卓阳坐在后排微闭着眼睛,他的妻子苗兰坐在他身边隔着车窗往外张望着,胖丫坐在副驾驶座上不时的为李伉指着道路,脸上荡漾着浓浓的喜悦,因为她知道爸爸带李伉来这里意味着什么。
“李伉,过了前面的石桥最南边的那家就到了。”胖丫头指着大约一百米远处的一座青石修葺的石桥说道。
“小伉,开过石桥后把车停在那座打谷场上吧,别吵着老人家了。”一直在闭目养神的马卓阳睁开眼睛说道。
李伉撇了撇嘴,快到目的地了,他还不知道马卓阳一家带着他来见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和他们有时什么关系。今天是大年初五,他一大早就开着车来到了马卓阳家,却发现他一家三口已经穿戴整齐在等着他了,这样的情景让李伉有些愕然,他本以为是他和马卓阳两人去见那个传授他体术的世外高人,没想到却是他们全家出动,临走前马卓阳还扔到后备箱里两个沉甸甸不只装着什么东西的蛇皮袋子。
路虎开过桥后,又很轻松的爬上了一个陡坡,停在了陡坡上的一个打谷场中,四人打开车门下了车,李伉和马卓阳一人提着一个蛇皮袋子,由胖丫头前头带路往小溪边上的一个院落走去。
打谷场距离那个院落大概有一百米远,很快四人就来到了院落门前,这是一个大山深处很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墙完全由青石砌成,院门外长着两棵皂角树,皂角树的树干足有五六人环抱粗细,巨大的树冠在院门口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树荫凉棚。
院门是两扇用桐油刷过的两个厚重的木头门,门框的顶梁是一块长条状的青石,青石面街的一面雕刻着四个大字:积善人家,四个字银钩铁画,苍劲有力,一种迫人的气势扑面而来。
由于院门没有关,胖丫头直接推开大门进到了院中,李伉和马卓阳夫妇也跟着走进了院中。
“姥爷,我们来看你啦。”胖丫头跑到了坐在院子里的一个摇椅上闭着眼睛晒太阳的白发苍苍的老头儿身边,蹲下身子摇着他的胳膊娇声说道。
“娟娟又长高了。”老头睁开了眼睛,伸手抚摸了一下胖丫头柔顺的秀发一脸慈祥的笑着说道。
“爹。”马卓阳把蛇皮袋子交给了李伉,和苗兰上前一步叫道。
“嗯。”老头应了一声,目光转向了跟在马卓阳身后的李伉,他又看了看蹲在他身边的外孙女,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但很快就隐去了。
“小伙子,过来搭把手,拉老头我起来。”老头又变成了一副笑眯眯慈祥模样对李伉说着伸出了右手。
刚进到院子里在四处打量的李伉并没有发现老头眼中闪过的精光,看到老头向他伸出了右手,连忙把手里的蛇皮袋子放到了地上,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