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13
过来开会。
侯卫东接到通知,准时赶到市委。到了朱民生办公室门口,正好遇到秘书赵诚义走出办公室。
赵诚义见到侯卫东,很隐晦地道:三点半,黄市长过来开会。
这一句话表面听起来平平常常,侯卫东却品出了不同的味道:朱民生召集开会,肯定是为了周昌全视察一事,提前半个小时来见面,则意味着他有话单独要说,或者是单独要问。这也意味着,朱民生和黄子堤似乎也有些不太和谐。
他对赵诚义友好地笑了笑,走进朱民生办公室。
朱民生正在低头看着文件,等到侯卫东进门,放下笔,道:侯市长,明天周省长要来视察,这事我已经提前让办公室通知了你。周省长要视察一个国有企业和一个私营企业,还要到南部新区去,工业和南部新区都是你在分管,先说说你的打算。
侯卫东已经与楚休宏作了沟通,胸有成竹,道:国有企业,我建议视察沙州烟厂,这是周省长当年亲自引进的企业,现在已是沙州市的税收大户。私营企业,我建议看一看庆达集团的沙州机械厂,这是成功引进的私营企业,有代表性。
“你选的这两个点都不错,我没有意见,等会儿黄市长也要来开会,到时你再提出迎接工作方案。朱民生一辈子都在琢磨人,他听到周昌全视察的内容,便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情,就准备将接待工作全部丢给侯卫东。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朱民生彻底适应了市委书记的角色。他初到沙州时,压制过侯卫东等人。此时经过了换届选举,他对局面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加,同时对侯卫东也有新的认识,再压制他只怕适得其反,便开始放手使用侯卫东。
朱民生话锋一转,道:绢纺厂罢工事件发生以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沙州市属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看了年度报表,感觉触目惊心,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周省长这一次到沙州来视察,就是一个好的契机,可以将沙州市属企业改制问题向周省长作一次汇报。
朱民生的想法倒与侯卫东不谋而合,侯卫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此时的观点与黄子堤已经有些不和谐,如果再与朱民生不对付,副市长的日子必将难过,此时与市委书记朱民生观点一致,事情就好办了。他道:通过前一段时间调研,我也认识到了问题,我马上组织相关部门研究企业。
朱民生当年在组织部时,到过山东诸城,对那里改革印象深刻,问道:当年山东诸城进行改革的时候,你在哪里工作?
侯卫东已经安排晏春平收集诸城资料,此时听到朱民生也讲起了此地,便微笑道:我那时还在益杨县上青林镇工作。
“诸城有一句话,’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饩浠埃壹窃谛睦镉泻枚嗄炅耍饩褪潜冉险5恼肫笠档墓叵怠k淞成厦挥卸嘤啾砬椋溃笠蹈闹剖且幌罡丛拥南低彻こ蹋呐率乔懊嬗欣樱怯捎诟鞯厍榭霾煌故腔嵊龅胶芏辔侍猓豢傻粢郧嵝摹?
谈了二十来分钟,市委秘书长粟明俊也到了办公室。朱民生向粟明俊交代了几句,道:三点半,在小会议室开会,你们两人先过去。侯卫东和粟明俊就一起到了小会议室,此时,刚好是三点二十五分。
“明天周省长来视察,我看了安排,就是专门来看你的工作。粟明俊看了省政府办公室的传真,心里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
侯卫东呵呵笑道:周省长主管全省工业,他到沙州,肯定要看工业发展情况,不光是来看我。他压低了声音,道:秘书长,你给透露点内幕消息,去年全市工业企业全线亏损,朱书记到底是什么态度?我想问的是真实态度,以利于下一步的工作。
粟明俊与侯卫东是老关系,两人私交甚好,算得上是政治上的共同体,不过,作为市委秘书长,有些话提前说了未必是好事,想了一会儿,才道:进行企业改制,始终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此事可大可小,朱书记现在还没有完全下决心。
正说着,刘坤走了进来,将黄子堤的手包和茶杯放在了桌上,招呼了粟明俊一声,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黄子堤和朱民生一齐走了进来,两人谈笑风生,亲密无间,谈话内容就是如何接待周昌全。
刘坤跟在黄子堤身后,听到两位领导议论,暗忖:周昌全也就是一个副省长,还要做什么迎接方案,完全是小题大做。
十分钟未到,迎接方案就确定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侯卫东全权负责,粟明俊配合。
谈完了迎接方案,朱民生道:周省长是沙州老领导,他来视察,是解决市属企业问题的难得机遇,这才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侯市长,你是分管领导,先说。
侯卫东稳重地道:看了年报,我心里很着急,如果不解决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别说追赶铁州,只怕还会有较大的隐患。我通过前一阶段调研,有了些个人想法。
朱民生冷着脸,道:我们这是小范围研究工作,就是要听真话。
“我的想法就是全面改制,将市属企业全部推人市场,也就是一刀切,不管效益好坏,都改。以后沙州政府只管政府的事,不管企业的具体经营。
侯卫东所说的观点全部是经过调研和思考后的观点,其思路与朱民生很接近,因此,听在朱民生耳朵中,则是另外一种感觉,他下意识点了点头,暗道:难怪侯卫东深得周昌全信任,年纪轻轻就派到成津收拾残局,此人确实可用。
侯卫东的步子如此之猛,让黄子堤有些意想不到,他皱着眉头,心里很不痛快:侯卫东这人天生反骨,天生桀骛,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在市政府这边研究,直接捅到了朱民生面前。
他担心侯卫东越说越深入,打断道:国有企业问题由来已久,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觉得应该个案解决。如果操之过急,会起到反作用。比如絹纺厂,春节前后出了多少乱子,给沙州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我认为应该按照相关规定,撤换绢纺厂主要领导,加强管理,苦练内功。只有根据不同情况,对每个企业进行解剖,才能解决问题,又不出大乱子。侯市长的方法过于冒进,出了事,就是几千人的大事,谁来负责?我看市委、市政府都不能为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