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91
落下话柄,一等脚跟站稳,他们就要换地方了。
至于京城寸土寸金……笑话,连专吃大房剩下的二房都在大时雍坊置办了一套不小的宅院,大房会缺这一点钱?
不过是御赐的宅子,不住也说不过去,脚跟没有站稳,一时不好高调行事……
或者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默契,大太太就很没有收拾这套房子的心思,先头下人们已经油过了四壁,看着有些新房的样子,她也就不再挑三拣四,只是才吃过饭,就拉了七娘子去看京城堪舆图,要在四九城里选一处宅院出来。
这是个琐细活,七娘子虽然耐性绝佳,看了没多久,也有些困意,便引着大太太先不忙挑选屋子,问大太太,“是不是该给亲朋好友们写帖子了。”
大太太忙想起来去问大老爷要帖子:京城风俗,这刚到京的人家,往往要夫妻双方亲手写了拜帖,由有脸面的下人逐一上门送贴请安,才算是全了礼。
大老爷在外院却是已经安置下了,不消半日,就送了一叠新写的拜帖过来,无非也就是秦家、许家、孙家等亲眷以及焦家、伦家等同僚罢了,大太太于是一边翻看,一边命七娘子代笔,为她写拜帖。
这是七娘子轻车熟路的活儿,她垂首刚写了几行字,就听得大太太咦了一声。
抬起头,就见得这位中年贵妇,一脸的似笑非笑,将手中的拜帖递了过来。
“看来你爹这人越老,是越有些沉不住气了。”大太太笑吟吟的,脸上也看不出是怒是喜。
七娘子定睛一看,这才发觉在落款上,大老爷没有落官名,竟落的是堂号。宝信堂杨四个小字虽然舒缓,但落笔露急,收笔带锋,显然在写这几个字的时候,心里带了怒意。
这一年多来,虽然朝堂风云起伏,但杨家的内宅却很安逸,七娘子也难得地过了过舒心的日子。
只是这才一到京,连屁股都没有坐稳,外宅的男人,似乎就有在内宅翻腾出一点风云的意思了。
七娘子接过大太太手中的红皮拜帖,细细沉思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忽然要外出,当然还是老样子会找人更新,但是估计是加更无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