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明朝那些事儿(全) > 分节阅读_335

分节阅读_33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经历了重大打击后,他们毫不放弃,踩着前辈的尸体,继续向城池挺进。

他们选择的主攻方向,是西南面。

这个选择不是太好,因为西边的守将是朱辅,南边的守将是祖大寿,所以守护西南面的,是朱辅和祖大寿。

更麻烦的是,后金军刚踏着同志们的尸体冲到了城墙边,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境地。

攻城的方法,大抵是一方架云梯,拼命往上爬,一方扔石头,拼命不让人往上爬,只要皮厚硬头皮,冲上去就赢了。

可是这次不同,城下的后金军惊奇地发现,除顶头挨炮外,他们的左侧、右侧、甚至后方都有连绵不断的炮火袭击,可谓全方位、全立体,无处躲闪,痛不欲生。

这个痛不欲生的问题,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去了一趟兴城(今宁远),又查了几张地图,解了。

简单地讲,这是一个建筑学问题。

要说清这个问题,应该画几个图,可惜我画得太差,不好拿出来丢人,只好用汉字代替了,看懂就行。

大家知道,一般的城池,是“口”字型,四四方方,一方爬,一方不让爬,比较厚道。

更猛一点的设计,是“凹”字型,敌军进攻此类城池时,如进入凹口,就会受到左中右三个方向的攻击,相当难受。

这种设计常见于大城的内城,比如北京的午门,西安古城墙的瓮城,就是这个造型。

或者是城内有点兵,没法拉出去打,又不甘心挨打的,也这么修城,杀点敌人好过把瘾。

但我查过资料兼实地观查之后,才知道,创意是没有止境的。

宁远的城墙,大致是个“山”字。

也就是说,在城墙的外面,伸出去一道城楼,在这座城楼上派兵驻守,会有很多好处,比如敌人刚进入山字的两个入口时,就打他们的侧翼,敌人完全进入后,就打他们的屁股。如果敌人还没有进来,在城头上架门炮,可以提前把他们送上天。

此外,这个设计还有个好处,敌人冲过来的时候,有这个玩意,可以把敌人分流成两截,分开打。

当然疑问也是有的,比如把城楼修得如此靠前,几面受敌,如果敌人集中攻打城楼,该怎么办呢?

答文案:随便打,无所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