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6
“也恭喜杨二哥,你家子林跟了张大哥,以后,一定是一个有出息的!”王三转身,真诚的恭贺着杨大年。
“呵呵,同喜同喜”张木匠和杨大年,相视一笑,客套回答。
听说二哥被张木匠上赶着收了徒,这是杨子千意料之中的事。其实,在这个原始的小村落,聪明人还是挺多的,诸如王三、张木匠之类的。
“二哥,学技术不比放牛娃,这东西,要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动在脑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以后,能不能有所成就,就靠你自己了。”小小的杨子千,充当了圣母的教导角色。
“咱家四丫头,根本就是一个姐姐!”月娘在一旁听了小女孩教育哥哥,说得头头是道,很是有理。轻声和身边的杨大年笑言。
杨子林双脸微红,被比自己小的妹妹说教很是尴尬,不过,连妹妹都这样说了,那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呢。
拥有一技之长,才是立足之本。大哥跟了爹学种地,自己,学了木匠,那么,小三子呢。看他偷学都这么用功,如果有条件,送他上学堂,说不定,自己家,也会出一个举人老爷。
这样想着,就偷偷的看了看三弟,没想,那家伙,早在一木屋的一角睡着了,这才真是皇帝不急急太监呢。
“知道不,张木匠做了那个叫什么拌桶的来卖,东家都买了两个!”
“唉,我早就知道,这杨老二家的新鲜玩意儿,倒是便宜了张木匠!”
“别说,杨老二家的二小子在跟着张木匠当学徒呢,这张木匠也是一个厚道的!”
手艺,自古是祖传,更有甚者,传儿不传婿,这还传给一个外人,说不好,也就只是找一个打杂的而已,过经过脉的地方,还是会保守的。
各种好奇,各种打探,各种猜测,所谓以小人之心,揣君子之腹,大抵也就是说的如此。
“不错,不错,这样的工具,很适合耕作之用,构思巧妙,贵在合用!”李姓东家的田里,长年和月活们正在奋力的抢收谷子,夫子抽得空闲,也围着田边转了一圈,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就是啊,这杨老二家,还出了个心思巧的!”有长年挑了满满一挑谷子上了田坎,路过围观人群,小声感叹。
夫子想那起了那个门缝里的小小黑脑袋,那,才是一个心思巧的。可惜啊,投错了胎,生不逢时,生在了穷得揭不开锅的佃农家,可惜!
如果得遇机缘,学堂里坐着的七八个李姓子弟,加起来,也抵不过他一人的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