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
是了,自己是叫杨子千,可是,妈妈早就去逝了,孤寂的过了二十多个岁月,何时,又出现了个娘。
杨子千以为自己是在梦中,一动不动,感受着来自娘亲的爱抚,任她念叨。
“大年,四丫头醒了。”像想起什么,月娘嘲门外大声喊道。
“醒了!”杨大年刚把锄头放在门背后,听见妻子的喊声,高兴极了,连忙走进屋里。“子千,你总算是醒过来了,好丫头……”侧身,坐床头,抱起女儿,哽咽着说。
穷人家有两多,一是帐多,二是孩子多。
在普通人家里,一年生一个,转眼几年,就是一群。有命的,就活了下来,没命的,夭折了,大人心里也就是小小的叹息一下,这孩子是个没福的,就完了。
在杨大年心里,自己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虽然,没钱看郎中,却一直在心里求菩萨保佑这丫头平安无事,待到他杨大年翻身之时,一定要去庙里添一斤香油钱。
感觉被一个中年男人抱在身上,杨子千老脸红了,也更懵懂了,这是什么情况?
“娘,我回来了”屋外,传来一个变腔的声调,“娘,四妹今天有没有好点。”随后,走进来一个半大男孩,杨子千还没来得及看他,就见他一步窜到自己面前“妹妹,你醒了?”激动的小脸上,泛起阵阵红晕。
“妹妹醒了?”又是一阵惊喜的喊叫声,两个小男孩跳进来站在了自己面前。
三个小男孩,三张相似的脸,叫自己妹妹。
杨子千这会儿想晕过去,真心想晕,谁能告诉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搞不清就装晕,这是上策,想到这儿,子千真的就闭上眼,将脑袋耷拉下去了。
“四丫头?”“妹妹”几个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杨子千差点没装得下去。
“怎么会这样,刚才不是醒了吗?”月娘颤抖着手往丈夫怀里的女儿鼻子前探了探,还好,还有呼吸,但仍旧着急的问。
“娘,我饿了,妹妹是不是也饿了?”个子最小的男孩,此时肚子咕咕叫,他觉得,妹妹肯定是饿了,所以没力气睁开眼睛。
“对,月娘,四丫头这两天都没吃东西了,快去煮点白面羹喂给她吃。”杨大年轻轻的将女儿放在床上,赞赏的看着小三子。这孩子,和四丫头是龙凤胎,很是聪明,可惜了,自己,没钱供他进私塾。
“我去煮”子木身为老大,烧火做饭,早就在娘亲的潜移默化下学会了。
“我去烧火”子林连忙跟着大哥出了房间钻进了灶房里。
“娘,您别担心,妹妹会没事的”子森拉着娘亲的手,在她身边轻轻的蹭了蹭,轻声安慰着。
装晕的杨子千这会儿彻底凌乱了。
谁能告诉她,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她不就是闷得慌,一时兴起,想要让自己放松一下,跟团到了岈屿山原始森林开发区游玩一下。
她记得很清楚,随团的年轻人都是情侣,独有她和导游两个单身。这天,导游交待了行径和注意事项,半日自由行,她为了避开那些恩爱的情侣,单独选了一条羊肠小道往山上行来。
她也注意到了路边“未开发,勿入”的警示牌,只想着,多走几步,原路返回就行。
没想,真的就只走了几步,一脚踩空,摔了一跤,待醒来,就现在的情形了。
这,谁是谁,是这家人救了自己,也不至于,就成了他们的女儿,认个干亲,当个女儿倒也无所谓,但,让她喊这三个小屁孩为哥哥,这让她以后怎么混啊。
杨子千此时,一个头两个大,心里,思绪万千。
“娘,白面羹煮好了”青灰的粗碗,盛了半碗,端到了床边。
“娘的乖子千,哥哥给做好吃的来了,快快醒来,娘喂你吃。”一边端过碗,一边,低声轻喊。
“咕咕”两声怪叫,杨子千有伸手压制的冲动。什么玩意儿,自己,真的就饿得这么慌了,连肚子都叫起来了。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杨子千慢悠悠睁开眼,抬望眼,小半碗面羹,让她觉得,自己又变回婴儿时代的感觉。
月娘又是一阵欢喜,连忙用小瓢一口一口给喂进女儿的嘴里。
入口即化,满嘴麦香,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农家味。杨子千感叹不已,半碗面羹,一扫而光,略感遗憾。
“娘的四丫头累了,快快躺着,睡一觉,醒了娘再给你做面羹。”说完,轻轻的把人移着躺下,再给她一个慈爱的微笑,“乖,睡吧”看人真听话的闭上了眼,一家人这才出房间准备开早饭。
刚才的面羹,杨子千嫌少,这会儿,桌上几个碗里的玉米羹,若是她看了肯定会更晕。
每人一碗,稀清的玉米羹,都快说不上是羹了,简直就是一碗水里,掺了点玉米粉,将颜色变黄了点而已。桌上,人手一个菜饼子,也挟了点玉米粉,还有少许的白面。要是没白面,月娘就算是巧手,也不能将菜和玉米粉煎成饼。
“月娘,你多吃点。”杨大年将自己碗里的一个饼子放进了妻子碗里。
“不,我吃不了那么多,你吃,你还要下地干活呢。”月娘又将饼子放进了丈夫的碗里。
这样的戏码,每天,每顿,在这个简陋的桌上,都会上演。孩子们都会默默咬唇,鼻子发酸。
家里穷,娘心疼爹,总会给他多准备一点吃食;爹又心疼娘怀着身子,总是让娘多吃。夫妻俩让过去,让过来,到最后,往往会将这仅余的多一点东西,分进他们四个的碗里。
“爹,我今年都是十二了,我不去给东家放牛了,我要回来跟着你学下地干活!”子木咬咬牙,红着眼,看着自家老爹。自己能干活,就一定多做,让爹娘吃饱饭,让弟弟妹妹不挨饿。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晚上,我就上东家那里去一趟,让子林替你上工。”
放牛娃,一年,也有一套衣服,因着不在东家吃饭,做工的粮食多了几升,这样的收入,在这个家,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还是因为东家人也很好,看他家孩子多,特意将这份工给了他。杨大年不想放弃。
一家人,趁吃早饭的时间,分工明确,杨大年,依旧是伺弄他的庄稼;杨子木,将去东家上他的最后一天工;杨子林,摘采野菜;杨子森,陪着妹妹,哪儿也不许去;月娘,更是不能离了这个家。
这个家,算个家吗?
在一家人走出房间时,杨子千就从床上坐了起来。四下张望,越看,越心惊。就算偏远山区经济条件不好,修不起楼房,不说一楼二楼,但也不至于像这样高梁杆架壁头,墙壁上,拳头大小的洞随处可见;抬头,天,屋顶,居然是稻草;低头,自己睡的床,就是几根木头架起来的,床板都没有,是竹子编的床笆遮,难怪自己后背咯得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