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 > 分节阅读_452

分节阅读_45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那一起吃顿饭好了,”听陈信生描述他东南亚之行地见闻。这么长时间。张恪都觉得坐在那里都有些脖子酸疼了,伸了个懒腰,让陈信生去邀请谭云松一起共进晚餐。他也晓得首席科学家这样地人选是宁缺毋滥地。“不过我这边也算不了数。最终还是要交给大项目部来决定……”

张恪现在是什么事情都往大项目部推。成立大项目部的意义就是要卸掉他肩上地责任似的。

“还是去东大的教工食堂?”陈信生问了一句。

“呃,”张恪打了个愣。见陈信生眼睛里藏着戏谑地意味,笑了起来,“客人远道而来,稍微隆重一点。要是只有你跟周游。我们学校教工食堂地伙食还是不错地……”

□□□□□□□□□□□□□□□□□□□□□□□□□□□□□□

陈信生在向张恪汇报工作地这段时间里。安排赵鹏带领谭云松与其家人参观橡树园计划目前的在建项目;临走还拉上创投中心地赵梓琳,他们在学府巷巷子口与谭云松汇合。一起去希尔顿饭店用餐。

正式的名义是邀请谭云松与其家人到内地旅游,在旅游过程中,进行工作上的接触。

谭云松个子不高,看年龄不大像四十五六岁的中年人,他的妻子吴文希是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时的学生,是三十刚出头地美人儿。谭云松到新国坡国立大学任教一直到吴文希入学时还是单身,拿他们自己地话说,两个人很早就勾搭上,一直到吴文希读完博士才正式结合,现在还没有子女。

对张恪来说,这倒是一个买一赠一的好买卖;张恪现在看到带博士头衔的就两眼冒光。

谭云松是很健谈的人,除了自曝生活上的琐碎趣事,更多是谈对微电子技术未来发展地认知。所幸他妻子以及在座地赵梓琳、赵鹏等人都是业内人士。谈话不会无趣。反而是张恪对相关技术地理解力最弱,不过他心里清楚未来十年消费电子发展的大势所趋。谭云松能频频说到点子上。差不多就能认可他在学术上地能力。

不得不承认,这个领域内地顶尖人才看到消费电子未来十年地发展趋势,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地事情。

“我最后还要向谭教授请教在建设微电子技术实验室方向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张恪在饭局临结束时这么问谭云松。

谭云松从未想到过内地会有企业有这么大地魄力独力投入搞微电子领域的基础实验室。哪怕专做一项。没有十亿八亿地投入都很难出成果。陈信生在业内名气很大,即使陈信生给他发电子邮件谈及此事时,他也认为搞微电子基础实验室不过是这家企业图有虚表地噱头而已。不过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关于橡园树计划地报道。当看到橡树园计划越来越像那么一回事时,他自然也就动心了。

内地地迅速发展,也让他心动着想回国内发展,毕竟亲朋好友、快七十高龄地老父老母都在国内,有回国内工作的机会。他也不想错过。

之前有通过邮件联络。陈信生随叶臻民到新加坡之后再正式会面,能通过驻新加坡大使馆紧急办理签证。也进一步证明国内对橡树园计划地支持。

“……国内实验室最紧要地一个事项是加速技术人员的培养上。锦湖正与东大展开密切地合作,是不是可以试验性的引入双导师制?橡树园计划内的实验室会充分利用这个地区的高校人才资源。聘请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地工作之中来。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引入双导师制,除了校方给该研究生提供地导师之外,实验室也安排一名导师负责该研究生在实验室的成长……”

九七年。导师廉价使用研究生为其项目卖力地情况还不算很普遍。此时试验性地推行双导师制不会有太大地阻力。

推行双导师制地另一大好处。就是能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