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405
九八年,邮政、电信分拆之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性的改观。但是却是早期在通信市场做手机销售地商户最先嗅到并抓住这一机遇的。促使国内手机连锁卖场在九八年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直到零四年,反应稍迟钝的家电连锁业在手机销售上才能够与手机连锁卖场平分秋色,并在随后几年逐渐击溃手机连锁卖场,但是那时已经过了手机销售的黄金时期。手机销售的黄金时期应是九九到零三年间,这几年时间里,手机销售量大,单机利润又高。北京甚至出现单店年利润达五千万的手机大卖场,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那时也是手机生产厂商的黄金时期,国产手机厂商也活得很滋润。
盛鑫现在就在门店增设手机销售专区,至少能一开始就与手机连锁卖场平分秋色,分享手机销售黄金时期的超额利润。而盛鑫利用大区域成片履盖连锁的优势,分享到的利润会更恐怖。
“在你看来,规模最终会有多大?”叶建斌手摸着下巴,他们站在旗舰店的一角:“与碟机产业相比的话……”
“不包括话费与增值服务,仅考虑国内市场,”张恪伸出一只叉开手的手掌,在叶建斌面前一摊,又翻过来一摊:“经过五六年的充分发展,手机产业规模差不多有碟机产业的五倍到十倍……”
“……”叶建斌倒吸了一口凉气。九六年碟机市场经过爆炸式的大发展,规模差不多在一百亿。而九六年手机市场的规模甚至不足碟机市场一半。未来成长的空间真是不容想象,难道张恪卯足了劲、将所有人都拉上锦湖的战车,都要从邮电部那里抢一张手机生产牌照出来?叶建斌倒是一点都没有怀疑张恪对手机产业前景的判断,他手拍了拍邵心文的肩膀:“现在设立手机销售专区有些难度——有些难度也要上……”
手机研发与制造,盛鑫不参与,那留给专业人士去做;手机销售,盛鑫要不分一杯羹,那简直是对不起自己……
张恪拍了拍叶建斌的肩膀,笑着说:“等着数钱吧,赚这钱比挤压拆迁户来得心安理得……”
说及拆迁户,建邺市委的招待宴请结束之后,张恪就与叶建斌去建邺饭店与陈信生、苏津东、丁槐、孙尚义等人汇合。王维均与姚文盛也还留在建邺饭店没有走,想要等着见上张恪再聊一聊。今天这么一来,就算大局初定了。不仅锦湖的高层齐聚建邺,连橡树园计划的委托开发商也齐聚建邺——张知非、蔡绯娟天黑之前才赶到建邺——整个橡树园计划就到了可以实际操作的阶段了。
张恪与叶建斌到了建邺饭店,就说起学府巷改造的事情。张恪跟王维均说道:“橡树园计划的基建部分是要委托世纪锦湖开发的,由世纪锦湖开发之后,锦湖出资回购。但是附属开发出来的商业地产,就会留给世纪锦湖自行消化……除了创业园之外,橡树园计划里还包括建造数栋包括网格光纤接入在内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的高级创业者青年公寓。希望能为所有进入橡树园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提供优质、低价的住房服务。我想青年公寓项目可以与学府巷改造结合起来,所开发出来的青年公寓全部由橡树园回购,而且作为橡树园的固定资产,只对园区工作人员出租,不出售。原学府巷商铺拆除重建之后,也一律采取原址回迁的补偿方式,保障拆迁户的利益。我想这样能保证项目的快速进行……”
“啊……”邵至刚今晚喝得醉眼微熏、脸颊肉红。听到张恪提及学府巷拆迁要实行对拆迁户最优惠的回迁补偿方式,他的酒就醒了一半。学府巷商铺作为橡树园项目附属开发出来的商业地产是要由世纪锦湖自行消化的部分,眼睁睁看着一块肥肉让张恪三言两语间给割舍掉了,他怎么能不心疼?
“怎么了,”张恪侧头看了一眼邵至刚,“有什么不妥吗?”
“啊,这样啊!学府巷夹着的两层商铺改建三层,多出来的面积,补贴开发成本都不足,纵深再加长一点,那也是不赚钱的买卖啊。”邵至刚让张恪这么一问,闭嘴不言。张知非在张恪面前倒没有顾忌,说道:“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世纪锦湖毕竟借这步跳到建邺这座大城市……”
叶建斌也看得开,他更不希望学府巷留在别人手里搞得乌烟瘴气,说道:“我想这么处理,对市里也算有个交待,少些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