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悬疑 >大汉都护 > 第二百零五章 阳谋

第二百零五章 阳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昂。”杨敞道,“我听他们闲聊的时候他们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的。”

司马英皱了一下眉头,思索了片刻,叹息一声道:“延寿恐怕在会稽郡呆不久了。”

杨敞一听,一怔,接着问道:“夫人何出此言?”

“夫君。你想一下,会稽郡远在朝廷数千里之外,除延寿刚刚去了一年,就收服了会稽郡百姓之心,甚至还将太湖纵横多年的水匪一举收编。

其手腕手段,若是让延寿再待上几年,恐怕会稽郡只知有延寿,而不知有朝廷了。

你说陛下、朝廷该如何对待延寿?”

杨敞一听,思索了一下自己夫人的话,心中一惊,他慎重的开口道;“夫人说得对啊。不行,我赶紧写信,将此事告知延寿。”

说着杨敞便想要起身。

“哎哎哎,夫君,不必如此。”司马英道。

杨敞坐起来看着自己夫人,严肃说道:“怎么不必如此,我给延寿说说,让他韬光养晦,如此锋芒毕露,定然不能长久!”

司马英无奈说道:“夫君,我们能想到,朝廷岂能想不到?

再说了延寿自去年春刚刚任职,一年多时间,纵然是许延寿有救会稽郡与水火之旷世大功,但岂岂能如此短的时间令会稽郡为延寿之令是从?

若朝廷真怕延寿如此,将延寿调走便好了,夫君不必担心延寿安危。”

杨敞听此,思索了一下,还真是如此,他点点头,并不再着急穿衣了,而是沉吟片刻道:“那也得给延寿写封信,给他提个醒。”

司马英轻轻点头道:“夫君说的没错,如今天色已经不早了,咱们赶紧歇歇,明日再给延寿写信吧。”

“夫人说的是,咱们休息吧。”

说着,两人躺在被窝熄了灯睡去。

第二日,杨敞早早起来,站在书桌前,拿起笔略微沉思片刻,便给许延寿写下一封信,告诫许延寿朝廷的情况。

而此时使节团也有消息,即将到长安了。

是日,尚书台,大将军霍光与众人讨论了政事,此时朝中第一大事乃是募民徙云陵之事。

所谓云陵,自然是刘弗陵母亲钩弋夫人的寝陵所在。

后元二年,在汉武帝去世之后,按道理说,钩弋夫人乃是汉昭帝的亲生母亲,且汉武帝有诏令立下汉昭帝为太子,母凭子贵,钩弋夫人已经去世,怎么也能作为汉武帝的皇后被追封皇后,配享祭祀。

但当时汉武帝的后事乃是霍光为首的汉武帝钦点的辅政大臣负责。

以霍光为首的辅政大臣与众人商议,并未让钩弋夫人配享祭祀,而是立下昌邑王刘髆的母亲李夫人为皇后。

当时汉昭帝年纪小,对此并不懂,当然在这事儿上他也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后来汉昭帝渐渐大了,懂事了,但事情已经定下来了,汉昭帝也没什么办法再让自己母亲享受汉武帝皇后的名分了。

但汉昭帝此时是皇帝,追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的能力还是有的。

因此在于霍光等人的几次商议之后,便将钩弋夫人追封为皇太后了,并在云阳起陵,征召士卒两万多人在此修建。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西汉的陵邑制度了。

所谓陵邑制度,就是西汉时期从高祖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就在长安城附近的皇帝陵墓处设陵城,这些陵城都是地方的豪强贵族被历代西汉帝王从各地迁过来的。

其起始乃是汉高祖九年,刘邦接受了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的2000名大官、富人及豪杰及其家眷大量迁徒关中,伺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徒者居住。

高祖之后,汉惠帝刘盈在修建安陵、汉景帝在修建阳陵、汉武帝在修建茂陵之时,也都竞相效仿,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

而云陵也是一个陵城,虽比不上皇帝的寝陵水平,但却值得迁徙人口来此了。

自然,现在云陵的迁徙工作乃是朝中最为重要的大事。

众人将此事商议完毕,定下决策请汉昭帝用了印玺之后下发下去之后,便开始处理些其他的事务了。

尚书台的众多尚书郎开始向大将军汇报呈报上来的奏疏。

大将军霍光一个一个的批阅。

一搭眼看到以田延年为首的使节团在会稽郡调查的情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