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汤纶献策取榆林
待处理了刘姓强人一伙后,赵胜拉着汤纶到了他的住处,命人上了吃食,与汤纶边吃边聊了起来。
两人再次见面,赵胜先是问起了汤瑞的身体如何,当听汤纶说起他官拜应天巡抚时,赵胜心里由衷的感到高兴,当听得汤瑞最后郁郁而终时,赵胜气得大骂起了皇帝的糊涂,骂起了朝庭的黑暗。
赵胜这番表现自然是一半为真,另一半便是为了在汤论面前表示一下愤慨而已,对于汤瑞为官的能力以及为人的品性,赵胜自然是万分佩服的。
可是敌之英雄,我之仇寇,如若真的让汤瑞这样的人成为主政一方的大员,赵胜并不会真的高兴。
赵胜又问道:“汤兄这段时间到哪里去了?可是让赵某好生想念!”
汤纶笑道:“不过是到北面游历了一番!”
“哦,北面的情形如何?”赵胜又问道。
“民不聊生,官贪吏虐,大有可为!”汤纶道。
赵胜一听这话便来了精神,问道:“不知可有赵某人的机会?”
汤纶听了这话也不回答,反问道:“敢问赵兄志向如何?”这个问题汤纶在解家集便问过赵胜,不过那时赵胜搪塞了过去。
赵胜听得汤纶如此发问,便明白这是汤纶在考较自己了,如果自己回答得好,便能得到汤纶的效忠,就如同诸葛亮之于刘备,刘伯温之于明太祖。
可要是回答得不能让人满意,那便只有一拍两散的结局了,就如同韩信之于项羽,陈宫之于曹操了。
赵胜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了,对于汤纶的重要性他是知道的,可是要他说什么为了社稷,为了天下百姓的福址之类的,却是与赵胜的本心相违背了。
汤纶也没有催促,他只是一个劲儿的吃着东西,似乎并没有为二人间这诡异的沉默感到尴尬。
赵胜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对汤纶道:“不瞒汤兄,赵某确是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所做所为不过是为了让自己,以及跟着我的这些兄弟有个活命的机会。
眼下的局势汤兄想必心知肚明,赵某没有去过太远的地方,只说我们这个地界,自从当今即位以来,可谓是天灾**不单行,陕西老百姓苦苛政久矣!
便如同赵某,本来只是想要在家好好的耕种读书而已,可是却有恶吏污蔑赵某,学那黄巢点灯孤寺欲乱天下!
这又是何等的荒谬,赵某当时想的不过是达则兼济天下,为大明江山社稷出一份力,若不能取得功名,穷则独善其身罢了,耕二亩地,娶一房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