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叶夏以梦提醒
回过神,忙摆手:“不,不用,臣妾觉得现在好多了。”
胤礽喉间发出低笑,随手一扫,婚床上那些花生、桂圆、枣子等“早生贵子”全落到地上,他拉过瓜尔佳氏:“福晋,今晚是咱们大喜的日子,可别浪费了。”
……
从尚在襁褓就抱到身边亲自教养、疼爱的儿子终于大婚,康熙帝心里的滋味儿复杂得很,但不容否认的一点,这位帝王还是很高兴的,高兴自己一手教养的太子平平安安长大,于今日顺利迎娶嫡福晋入住东宫,
这让他不其然地想到,自己没有辜负元后赫舍里氏崩逝前的托付。可高兴之外,他心里其他滋味儿就不怎么好了,清楚那些滋味于一个普通父亲而言,是不该有的,
但他不是一个寻常的父亲,他是帝王,是君父。也就是说,他首先是君,然后才是父亲,有这样的身份在,心里生出那些乱七八糟的滋味,其实……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吧?!
康熙是这样安慰自己的,然,这安慰并不能让他的心平静宁和下来,于是,他来到慈宁宫,和叶夏这个皇额娘隔着炕桌坐在暖炕上,絮絮叨叨说了不少有关太子大婚的感受。
听着便宜儿子那一句句纠结之语,看着便宜儿子眉宇间流露出的愁色,叶夏暗叹口气,忍住吐槽,单挑一眉问:“玄烨啊,你觉得做皇帝幸福吗?”
不等康熙做声,她抬手制止对方做声,续说:“虽然古语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帝王掌握整个天下的生杀大权,
享有这世间最至高的荣华富贵,可前提是,你首先得做一个明君,一个事事念着百姓生活,为江山社稷尽心劳力的好皇帝,在这样的情况下,
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帝王来说,既霸气威武,又不负江山社稷、黎明百姓,受到天下人爱戴。
反之,就算你高坐龙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又有几分威慑力?被赶下台,江山易主,一夕间变得一无所有,这都有可能的。
说句心里话,皇额娘是真觉得皇帝不好做,做好了,做个明君,是你应尽的职责,可这要做好明君,就得集思广益、勤于政事,用心治理国家,如此一来,心累身累不可避免。
要是这明君直到宾天那刻,都一直是明君,那无疑是一位值得世人称颂的好皇帝,可史上能做到这样的帝王,又有几个?
你看过的史书不少吧,想想始皇帝、想想汉高祖、想想汉武帝、想想隋文帝,再想想唐太宗等等帝王,他们哪个一开始不是好皇帝?哪个不是身怀雄才大略、英明伟岸?
可随着岁月推移,到晚年,这些昔日的明君,很有作为的帝王,就因迷恋权力,要么求长生,要么嗜杀、猜忌心重,给自己原本满是荣光的帝王生涯亲手涂抹一笔污点。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身为帝王,高高在上,因此,常有帝王自称孤家寡人,有这样的心境,难免多疑些,生怕自己手上的权力被觊觎,
生怕朝中能干的臣子功高震主,这猜忌心一起,看似忠心为国的臣子遭殃,实则是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百姓遭罪!”
叶夏眸光清透淡然,神色看不出丝毫异样,但很明显,她一席话令康熙不自主地发省。
良久,康熙低垂的眼帘抬起:“皇额娘,在您心里儿子可是明君?”
眼前这个女人是他的嫡母,自打她十多年前渐变不同,他就看出这是一个睿智聪敏的女人,事实上,这个女人的确聪敏睿智,没少在国事上在儿女私事上点拨他,给他这样那样的建议。
他知道,这女人从来无形插手前朝政事,她只是想要大清变得更好,想要大清百姓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说实话,有这么个嫡母在,有这么个聪敏睿智,几乎胜过皇祖母的嫡母在,是大清自缚,也是他爱新觉罗·玄烨的福气。
迷恋权力,猜忌心重,史上本英明神勇的帝王,到晚年确实多如此,而他……而他目前人到中年,如若不是太过看重权力,又怎会在太子大婚这件事上一再拖延,又怎会因太子大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