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141
与官家女眷们打交道,比想象中的容易,因为自己“高贵”的身份,那些女子在她面前都是战战兢兢地,问一句答一句,倒也简单。
各家地资料她都已背熟,偶然向夫人小姐们针对性地问几句提一下。她们便乐不可支,受宠若惊。
虽然这样不停说场面话、打官腔的单向交流有些无趣,但至少不必担心那些女人会跟她说起一些让她难以作答或压根不懂地问题。大概这也算等级社会地好处吧。
凭借着万素和的“考前复习大纲”,璇玑这几天地表现可圈可点,获得了京中官家女眷的一致好评。
大家都觉得,这位皇后兼天女虽然身份贵不可言,但态度温和体贴,对各家的功勋都记在心上,加上又是旧时的皇家郡主。那些家里有人获邀进宫觐见皇后地官员。果然安心不少----皇后是真真正正的宁氏嫡系,自己当初不过是跟宁氏皇亲过从甚密而已。又有什么关系?
纪国皇上要清算总不能清算到自己皇后身上啊!
据说这位皇后还是独占皇宠的,启圣帝后宫仅她一人,这下宁京地前朝旧臣隐隐觉得背后有人撑腰,心中的恐惧抗拒感也慢慢消弭了。
璇玑与那些官家女眷见面时,约略提了几句自己关于慈善会的构想,也没说得太详细,只说是打算夫人小姐们聚在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帮一些困苦之人,行善积德也是为国家尽点心之类,那些夫人小姐们果然大为意动。
既然是皇后提议搞得,自己如有机会打打下手,多在皇后面前露脸,日后对丈夫父兄的前程可是大有好处呢。
万如兰也应诏入宫,成了璇玑的女官,她对那些夫人小姐们的了解甚深,开始几天与璇玑相处难免心有芥蒂,但日子一天天过下来,听着璇玑与蓝晴蓝晰讨论慈善会的组织和远景,慢慢也受了吸引,开始向璇玑提一些自己的意见。
对于这种情况,璇玑自然是乐见其成的。为了方便自己日后离开了这个慈善会仍能继续良好运作,又多找来几名沈氏管事地夫人,以及宫中识字的教习嬷嬷组成一个管理小组。
慈善会正式命名为慈惠社,大概分拆为两大部分。
一为善款募捐,由万如兰加上宁雪郡主作主导,宫中的几名教习嬷嬷做副手,负责组织官家女眷的活动以及募集善款。
另一块为善款使用,由沈氏管事的夫人们负责,另外邀请了一位派驻在宁京的财司专员协助做复核。
说句不好听的。那些官夫人千金小姐大多不知半点人间疾苦又或想法十分不靠谱,有次一名官夫人竟说有了善款可以给京城里地乞丐买衣服盖房子,让他们有饭吃,一批夫人小姐们还群起响应,璇玑当场就被雷到了。
这样砸钱就是个无底洞,宁京如果开了这个头。各地的乞丐都会云集到此,到时候就是把这些夫人小姐们统统卖掉都挨不到一两年。
所以,璇玑当即决定,必须把花钱地权力划分出来,交给懂得花的人。
沈氏管事的夫人虽然大多也是养尊处优,但好歹跟家里那位夫君相处多了,还知道点民情现实,而且这次挑的都是单独交谈过、比较懂得经营之道地,璇玑把她们集中起来洗脑几次。便大致搞清楚状况了。
慈惠社的善款使用的宗旨是救急不救贫,教导贫者自力更生的本领,给弱者创造发展的机会。对于一些确实无工作能力地,则集中抚养。
至于账房出纳审计这么专业地东西,就只能找沈氏的专业人才负责了,璇玑要求慈惠会地经费分配使用必须每个季度公布一次,公布包括三个部分,财务状况,功绩名单和善行笔记。
功绩名单包括两块,善款和善功,前者公布捐款者姓名。如是有体面地世家女眷捐款不便透露姓名的,就公布其丈夫父兄的官位,说明是某某官员夫人某某氏,后者公布地是为慈惠会出力而未收酬金者的姓名。这么做也是保证一些家底较少拿不出多少钱的世家女眷也可出头露脸。
至于善行笔记,则请了几名甚会写文章的女眷,又外聘了一些“写手”来负责,简单的说就负责公关推广的。
一是把一些民间惨况写得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好让官夫人们有些概念、主动慷慨捐款,二就是把一些善款使用的成功案例大肆宣扬。好让捐过款的人脸上有光心中暗爽,继续多捐。
这些安排调度与详细环节大体上由璇玑口述,蓝晴蓝晰记下来整理,又向万素兰和宁雪等女眷中较有想法的收集了意见完善。
从心里说,璇玑与万如兰、宁雪等并不投契,但是她相信这些女子都是聪明人,给她们做这些事情,对于她们来说是很好地机会,只要给她们机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以她们的眼界和野心。她们不会愿意回头去过那些宫苑大宅里斗来斗去却最终还是看男人脸色的日子。
找宁雪其实还真是找对了,这个女子当初便是襄亲王身边的女诸葛、第一谋士。她的加入。倒为璇玑省了不少力气。
只是万素和依然对襄亲王当年杀害璇玑母亲一事耿耿于怀,连带对襄亲王一系也无甚好感,璇玑劝说了几回才作罢。
想想璇玑母亲遇害时,宁雪也不过是个几岁大的小女娃,话都说不利落,硬要连她都怨上也没有道理。
宁雪虽然不知道当年的事,但也知道万素和对自己父亲与叔父睦亲王毫无好感,加上最近睦亲王之子宁峻又图谋叛乱,对他们两家的打压更加严厉。
本来自己在夫家备受尊崇,由于娘家失势又累及夫家,日子颇不好过,夫家众人对自己地态度是一落千丈,这次难得皇后不念前嫌,让她在慈惠会中当个主理事,哪有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