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_31
过路行人没有人理会。这个社会做好事常变成坏事,谁都不愿多事。那两个同学急忙跑进学校找老师。恰巧碰到张晓亮,张老师听说河里淹了学生二话没说和另一个老师没命的往河边跑。当跑到事发地点时,湍急的洪水把哪个老师吓住了。同学们指着河水哭诉,胡振国就被这旋涡卷去了。
张晓亮听到“胡振国”三个字,本能地回过头,返回走了三步。他又停下来,他恨胡振国,不想理他,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张晓亮抛开了个人的恩怨还是选择了救他,他终究还是一个学生。意见归意见,人命关天。张晓亮突然急转身“卟通”一声跳进了急流中,一会儿从水里把胡振国拖上岸。
胡振国溺水时间过久,抢救无效死亡。
胡振国的家人赶来,哭得死去活来。岸边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有的说可惜了,这么大的孩子眨眼间没了;有的说这孩子八字不好没有救星;还有的说等几年父母就可享孩子的福了。胡振国母亲听到这些话别哭越伤心,在地上滚来滚去,怪可怜的。
张晓亮听到哭泣,心里也难过。虽然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没能把他救活,没听到他人说声谢谢,也没人理解他这一义举,但他一点不后悔。
胡振国家人哭了好一阵,只好收场,抬着儿子的遗体沿着河边往回走。
突然,一个常在街上做生意的中年妇女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好蠢,晓不得把你儿子抬到学校去,找学校的麻烦。”
死者家属犹豫了瞬间,就哭哭啼啼把尸体抬到了学校。
谭校长吓得要命,立即开行政会商讨对策,大家一言不发。他急忙打电话给乔校长,乔校长说有事,明天清早赶回。十二个领导干坐了一阵,谭校长把工作具体分了一下,散会后办公室一个人也没有,领导的手机都关了,躲了起来。
谭校长一个人忙里忙外,跟死者家属交谈:“胡振国同学的不幸遇难我们学校感到悲痛,同学们失去了一个好伙伴,国家失去了一个好接班人。但是他的不幸与学校无关,今天是星期六,学生全部放假回了家,希望你们理解学校的难处,把胡振国同学的遗体抬回家去安息。”
胡振国的父亲说:“你这个校长没一点同情心,你的儿子死了难道一点不伤心?”
胡振国母亲说:“放学后他没回家,死在你学校的河边就得要你学校负责。”
胡振国奶奶抓着谭校长的衣袖不放,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你们没管好我孙子,害得他丢了命,我这老命也不要了。”
胡振国爷爷说:“先把我孙子衣服换了再说。”
谭校长马上点头,立即打电话给凡振华老师,手机关机,到他家找人也不在,溜之大吉。
别人叫不动只好自己从街上买来衣服,自己亲手给死者换上。他一生还没做这种事,父亲死了也没给他换衣。
谭校长又急又忙,累得脸都白了。学校这些中层领导分钱了一个都不缺,做事了一个也不拢边。没办法,只好自己撑着,他跟死者家人进一步交涉:“明天学生就要到校上课,请你们先把尸体抬回家,后事再商量。”
胡振国的舅舅说:“不行,丧事就在学校办。你们先准备棺材。”说完,叫来几个亲人。把胡振国的尸体从校长室门口,往谭校长家里抬,吓得谭校长连忙讲好话,答应他们提出的一切条件。胡振国的亲属们才把尸体抬进数学组办公室,放在教师的办公桌上。
谭校长没办法,只好随他们去,这个时候讲多了话效果更糟。他只好请求镇政府、派出所、教育局解决。镇政府领导和派出所最先赶到,他们说话也没份量。死者家属越聚越多,据说一条街的人都来凑热闹,放炮仗,烧钱纸,点烛火,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好不热闹。
学校老师及家眷看热闹的多,帮忙的没有。有的老师家眷还帮死者家属讲话,给他们出主意,要挟学校。说:“他们领导捞饱了,也该当一回孝子。你儿子是从学校围墙缺口出去淹死的。学校有直接责任,你们开口问他们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