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顺逆藏于心(下)
不管如何,手下那些道人活了下来,自己也活了下来,赵国的太平道信众依旧尊重自己,也总算是还有些许直起身子的理由了。
临到年末,其实天色已经渐渐转暖,圪芦河也有些化冻的迹象,所以刚刚改了字的关云长乃是踩着浮桥过河往北去的,他要去shā • rén,以此来回报公孙珣的简拔与信重。
而等到关羽的身形消失在北岸以后,河堤上的娄圭却是忍不住开口了:“君侯为何要如此处置张晟?”
“我为何不能如此处置?”公孙珣收回目光,当即扭头反问道。
“前日晚上,”娄圭认真言道。“君侯不是说了吗,已经应下方伯光明正大的借刀shā • rén之邀,准备全力一击,覆灭太平道吗?既然如此,何必还在张晟身上下如此心思?一并杀了,赵国不就安稳了吗?而且如此行事,也能让太平道放松警觉。”
“我直言好了。”公孙珣瞅着堤上主动避开自己人流,倒是依旧没有隐瞒自己这个心腹。“今日张梁举动,以及他替那位大贤良师表达出的态度,总让我觉得有些不对头……”
娄圭微微一怔。
“太粗糙了。”公孙珣干脆言道。“我总觉得太平道这种处置方式太过于粗糙了!而且这种随意抛弃下属的行为也未免太过功利了,难道这张氏兄弟就不怕失了人心?”
娄圭稍作思索便反应过来:“君侯的意思莫非是觉得张角另有安排?又或者觉得这位大贤良师跟我们一样,是在行缓兵之计,然后暗中意图动作?”
“不对吗?”
“我觉得君侯高看他们了。”娄子伯连连摇头。“这张氏兄弟自从当日造反失利以后,所行之事皆是为了谋逆功利之举,当日哪里有所不足,如今便在哪里有所补充而已……勾结豪强是为了人才、兵器、钱粮;与周边大儒辩论经义是为了大义名分;广传教义是为了兵员。”
“或许吧。”公孙珣一声叹气。“但总归是要小心的好。而且再说了,便是张角那边或许只是高估,可刘焉这里,也未必就一定靠谱……”
“此话怎讲?”娄圭这才正色了起来。
“能怎么讲?”公孙珣冷笑言道。“我也是刚刚在那边才想到这一点……人家刘君郎是冀州刺史,是宗室重臣,身后还有一堆江汉世族做倚仗。那么万一他要借着职务和洛中人脉的优势,反过来给我还有张角一起下套呢?稍微使点小把戏,这明码标价的借刀shā • rén,说不定就会变成鹬蚌相持渔翁得利的情形吧?”
“譬如说呢?”娄圭一时疑惑。“这方伯可是许诺说要先给君侯一个大郡的,既然我们先得酬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