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贞观俗人 > 第822章 烽火少年

第822章 烽火少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满是油脂的松明燃烧起来,发出一抹黄色的光亮,照亮了这个家。

里屋的织布声停下,刘母脚步蹒跚的走出来,老刘的另两个女儿也走出来。

男耕女织,男在外女在内,从中原移民过来,平登堡里的移民们仍然保持着这份传统。

农忙之时,全家下地抢种抢收,平时男人负责照顾地里庄稼和上山打柴,女人们则要养蚕织布,家里人一年四季的穿着,都是自给,还要拿出些丝和布去卖了补贴家用。

松明烛其实就是一些含油特别多的树枝伐下来后,劈开晒干,然后再绑起来充做照明之物,这种松枝油脂高烧起来容易,但消耗大,且烟多。

可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们来说,晚上的照明是用不起油灯和蜡烛的。蜡烛是贵族才用的起的,那是用蜜腊和一些白蜡虫屎做成的,生产不易,价格很高,一支普通的蜡烛都有数十文钱,一支蜡烛能买二斗米,这不是普通百姓能用的起的。

而油灯费用也不低,从动物油脂到植物油,但便宜的油一斤也总得几十钱。

所以对于如老刘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晚上是黑暗的,他们晚上一般是冬天烧一堆火既取暖又充当照明,而夏天的时候,则多是直接用点松明枝等做个火把。

这些山上寻找来的松枝,费些功夫不用本钱。

不是农忙时节,晚餐很简单。

就着昏暗的灯光,一家几口人围坐厅中桌前,搭着芋丝煮的米饭,芋杆制成的芋酸菜,小儿子以前钓的鱼晒成的小鱼干泡发后煮的干杂鱼汤,还有一个野菜水煮。

刘氏给婆婆先盛好饭,再给老刘盛,儿女们则自己盛饭。

一家人吃饭很安静,也吃的很快。

虽然晚餐简单,可大家却很知足,经历过隋末乱世,忍受过饥饿煎熬的老刘他们,不会浪费一粒粮食,虽然现在早已经不缺粮了,天天吃白米饭都可以,但老刘家很少吃白米饭,总会搭一些杂粮。

不是搭芋头,就是搭山药,要么搭上高粱,要么搭些时令蔬菜野菜,老刘家也养猪,还养了鸡和鸭,但是家里很少吃肉,也就逢年过节时,才会从灶膛上挂的熏肉上割一点点下来打打牙祭。

鸡鸭下的蛋,平时都是攒起来卖的,也只是家人过生日的时候,才会特意煮两个鸡蛋给寿星。

吃完一碗芋头饭,老刘抹了把嘴,又低头仔细的检查了遍陶碗,确认没有剩下一粒粮食后,才放下了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