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但你以为这镇上是好去的吗?镇上还有几家木匠,人家都是经营了好些年的,在镇上根深蒂固。你大哥一个外来户,性子又实在,人家可不排挤他吗?”
沈煊听到这里!里就明白了,是他想当然了,在这个消费力极其低下的古代小镇,你多一个同行就相当于少一份收入,怪不得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
估计他爹当初给他大哥找这学徒的活,也是废了不少力气,说不定要不是他大哥太老实还是村里人,人家还不愿意要呢?
再者一个“外来户”对人家来说可不就等同于好欺负,这意味着你在那里没有亲戚旧故,被欺负了没人帮你出头。
“人离乡贱”可不是如此。
沈煊突然沉默了下来,枉他自以为已经足够小心了,以为这么些年下来,他已经清楚了古代社会的规则,但没想到依然没有脱离现代人的思维,所思所想在他爹看来恐怕是天真的很吧,没看连大嫂她们都没说过什么吗?
沈爹看着儿子一脸沉重的儿子,估计是想通了,心里也是欣慰的很,儿子虽然自幼聪明,但还是见识太少,又一心读书,在有些事上可不显得天真了些吗?
孩子还小呢,还得让他这个老父亲多看着点。
翌日,估摸着商队要回来了,沈爹便带着东西去找了队里的周大江。
“老哥的儿子真是了不得,小的早早有了功名,这大的也是个能人啊。”
说到这里,又想到自己那败家儿子,周大江都有点嫉妒了。
看出了周大江的心动,沈爹接着道“兄弟我本来是想在城里找下买家,到时候托周兄帮忙带过去,当然肯定不会亏了老兄的,但这不是想着老兄人脉广,这笔生意老兄来做岂不更划得来。”
周大江本来就愁孙子上学的花费,见了这个哪有不心动之理,他们这些走商的,谁还不会带点私货,队里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两人又关于价格商谈了一番,周大江想着好友已经有了功名的小儿子,说不定孙子以后还要人家帮忙,自不会太过压价,两人最终相视一笑,事情也算是定下了。
第23章话县学
自从沈爹跟周大江达成协议后,家里的生活状况终于好了不少,而且那些玩具应该是卖的不错,这点从周叔越来越热情的态度就可以窥得一二。
果然,即便是古代,女人和孩子的钱也最是好赚,哪个年代都有纵容熊孩子的家长们。
沈大哥也越发的忙了,但人反而比以往更有精神,看来无论古今事业都是男人焕发二春的利器。
而且沈大哥在这方面是真的有天赋。每每沈煊有什么想法,他总是能做出来,有些地方还能给你改进,真是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