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章 南征北战
于是在周勃兵败归来时便下令烧毁了联通关中的栈道,防止秦军利用栈道南下攻打汉中,同时督促南边的彭越、樊哙抓紧攻打巴蜀,让自己多些缓冲的战略空间。
此时的秦国也已经下了战争动员,大量的军资粮草被运往前线,驻防在内地郡县的秦军则拔营分别赶赴南北二地。
按照韩信指定的战略计划,如今秦国国力可以支撑同时展开南北攻势,所以建议南北同时拥兵,北面攻打上郡,南面则南下汉中,伺机攻取巴蜀。
子婴在得到韩信的奏疏后表示了同意,但在用将的问题上却提出了他的意见。他有意南边以韩信为帅,领兵八万攻取汉中,北面则以王泾为帅,领兵五万攻打上郡。
子婴的提议倒是让朝野诧异无比,自从这个秦王登基以来就从未打理过朝政,国事都是由孟坚和韩信二人商议再呈送赢可批准的。就算子婴病情好转后,也只是待在望夷宫中静养并未临朝,国事他都会亲自批阅但却从未提出过自己的想法,像这次这样倒是破天荒第一次,也让诸多大臣来时正视起这个‘史上最弱势’的秦王来。
子婴的提议看上去并无任何不妥。韩信和王泾二人本就是目前秦国军职最高的两名将军,而且都是部下甚多势力庞大,由他们两人分领南北军也是合情合理。再加上孟坚的支持,所以在朝会上韩信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默认了子婴对他将权‘僭越’。
只是细心点的人都不难发现,看似波澜不惊的秦国朝堂已经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着变更。
韩信在军中地位超然,依靠军功起家的他在秦军中威望极高,近六成的将军和将尉都是他来到关中后直接或者间接的提拔上位的。反秦联军几乎将秦国旧的军队体系完全摧毁了,而韩信正是在这一片废墟上重新建立起了一支新的秦军。
所以子婴若想靠激进的方法直接剥夺韩信的军职那是绝无可能,到可能还没有动手就会被韩信一系的先发制人。所以他才想出了温和一点的办法,那就是在军中捧出另一名独挡一方的大将和韩信分庭抗拒,最后再徐徐图之。
而王泾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论出身,他是王翦的曾孙,王贲的孙子,如今关中第一大族王氏的族长;论资历,他从军六年,在北征漠北一战中和韩信并肩作战因此而受封将军,后积功升为右将军,钜鹿惨败后王泾忍辱负重的回到了北地收拢残军,为秦国保存下了宝贵的元气;论势力,从北地返回关中的北军残部皆是他所带之兵,在这部秦军中威望极重,而右将军王歧也是他的叔父可以依仗。
种种所有,都让王泾具备了和韩信分庭抗拒的条件。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氏是秦国大族,根深枝茂、世受国恩,王泾作为族长不可能不考虑家族的利益。这也让子婴有意扶持他对抗韩信,分裂韩信过于庞大的军权。
此次南下大军虽然足足有八万之多,可对手却是拥兵十万又有地势之利的刘邦;反观王泾,要面对的只是犹如丧家之犬的司马欣和董翳,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轻取胜利,等于平白送给王泾一分大功。
所以政治嗅觉灵敏的人都感觉出了子婴分韩信之权的企图,到是韩信反而一副毫无所觉的样子,依然整日忙碌的整军备战。孟坚也是依旧如常的朝会和处理政务,并没有看出一丝的异常,相反倒是王泾府上拜访之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这一日王泾又是和几个世家故友喝的天昏地暗,直到半夜才醉醺醺的回到后院寝房安睡。
因为王泾习惯了军营中的生活,所以在府中并没有安置多少家仆和婢女,一路上摇摇晃晃的沿着走廊行走到也没一人看见。走了阵子肚中一阵翻江倒海,冲到栏杆前狂吐,干呕了半天才渐渐缓过神来。忽然见一双手前来搀扶,便有些不耐烦的推开低吼道;“滚开,我说了不用别人烦我。”
却见那人并未移步,王泾不由有些奇怪,便抬起头认出是王歧,顿时酒意醒了大半,急忙肃手低眉道;“参见叔父。”
王歧轻轻的‘恩’了声,脸色上看不出喜怒,王泾脸上却露出了些惭愧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