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技幻想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后两个皇帝是亲兄弟,所以我就放在一起讲啦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知名“木匠皇帝”,年号天启;崇祯帝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年号崇祯。阿藜我必须先承认,虽然我现在最喜欢的明朝皇帝是朱祁钰,但实际上我认识朱由检和朱由校比认识朱祁钰还要早,当时我对这俩兄弟的初印象不错,所以即便是到现在我对他们也还是有滤镜的。

朱祁钰微笑。

朱由校朱由检什么是滤镜

众人“木匠皇帝”,得,又是一个有特殊爱好的。

朱元璋冷笑如果大明国祚再长一点,别说木匠皇帝了,怕不是连“铁匠皇帝”和“鞋匠皇帝”都会有

我知道,天启和崇祯在大众眼中的形象说不上好,这很正常,毕竟是直面明朝灭亡的俩皇帝,也没做出啥特别亮眼的成绩、干出啥特别贤明的事。天启整出了个大权宦魏忠贤,崇祯出了名的刚愎自用,这不管让谁来评都得直呼一声没救了。

但是吧,有些评价就有一种很奇异的美感,天启是大字不识的“文盲”除了木工做得好之外啥也不是崇祯只会给大臣推锅

“文盲”历朝历代除了真正见过朱由校的皇帝之外,其他人都感觉自己的三观受到了冲击。

朱由校无语原来我是个文盲

“皇兄怎么可能是文盲”朱由检皱眉,“这是谁造的谣”

我们暂且不论崇祯如何,但天启真的能是个文盲家人们,明末那种地狱局可不是一个傻子皇帝或者文盲皇帝能玩得转的,天启要真是个文盲,估计明朝在他这里就得亡国,都等不到崇祯上位。

而且,天启也是经常上课的,讲筵恭纪诗序言“今上冲年嗜学,经筵、日讲二者兼举。经筵以季举,日讲则日日举之,非甚寒暑不辍也。”天启对政事也并非真的一窍不通,这在他对袁崇焕平辽方略的回复中亦有所体现“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可能也是因为这些点吧,所以现在也有人认为天启的政治文化素养不低,魏忠贤只是他抬到明面上跟文官集团对抗的棋子。甚至还有人提出了更大胆的猜测如果天启没有早死,明朝是不是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年当然,情况也有可能更坏,答案我们无从知晓。

明崇祯时期

“皇兄确实能做得比我更好。”朱由检叹气,眼中升起怀念和浓重的怅然,“可惜,天不假年”

明天启时期

“答案”朱由校笑了笑,扔掉手中的木雕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碧蓝的天空轻声道,“答案我也不知道啊”

明洪武时期

“不是真的文盲就好”朱元璋的标准已经越降越低。

“如果不是真的文盲,那这问题不是更大了吗”朱橚幽幽开口,“为什么会被传成文盲”

朱元璋沉默。

关于天启的死因,现在也有不少阴谋论的。这也没办法,实在是明末那段时期太乱,且那时候官员们的节操真的让人很不信任。而且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吧,几乎每个的死都有那么点故事。比如太医治死俩皇帝最后还能因为大臣的求情保住性命,比如正德生病的时候想找外面的医生不被允许,再比如泰昌和天启死前都吃过大臣进献的神药这一系列巧合再配上明末的混乱,那不就直接化学反应,让人连带着都不相信明朝前中期的官了嘛

明洪武时期

“那可真是太有故事了”朱元璋脑门青筋直跳,他突然发现好像别家故事都没自己家的故事多。

朱樉朱棡突然有点怜爱四弟的后代了这种福气还是留给四弟的后代去享受吧。

明永乐时期

“有些人还是过得太舒服了。”朱棣瞥了朱高炽一眼,冷笑着问道,“太子,你说呢”

朱高炽没着急回答,他闭上眼思索了片刻,再睁眼时眸底的神采已经发生了细微的改变,整个人看着竟是比以往锐利了许多。“儿臣认为,父皇说得没错。”他回答道。

南宋孝宗时期

赵昚突然想到一个词群魔乱舞。

在混乱的迷雾中,到底谁才是魔,谁又是真正的人答案似乎没有定论。这其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早就辨不清了。

当然,我还看到个更离谱的猜测,说天启是被崇祯密谋害死的,我只能说别太荒谬

崇祯可是能因为嫌弃大臣给他哥择的谥号庙号不好而亲自上手改字的人,在他眼里他哥就是“仁孝承先,忧勤励治”。

他甚至还会在看到天启旧物的时候睹物伤情

「帝一日于某宫中得天启旧制沉香假山一座,香几、灯屏数种,谕收贮,曰“亦一时精神所寄也。”」

崇祯对他哥的爱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

自己的弟弟品性如何,朱由校自然是心知肚明,他会心一笑道“五弟是个好孩子。”

而天启对崇祯呢我只能说不仅崇祯对哥哥带有亲弟滤镜,天启对弟弟也是亲哥滤镜拉满。

「熹宗初即位,上犹在稚龄,忽问曰“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熹宗曰:“我做几年时,当与汝做”人以其言为谶。」

「熹宗大渐前数日,上跪牀前问安,因言“弟弟何瘦,须自保重。”」

崇祯和天启的兄弟感情在皇家属于是很难得的那一类了,跟隔壁堡宗和景泰你死我活的塑料兄弟情完全不像是一个家出来的。

朱由校

朱由检

并不想跟两个祖宗比,怕折寿。

明正统时期

朱祁钰想象了一下自己和朱祁镇兄友弟恭的场景嘶,画面太美不忍直视。

他低头看了眼手背上不知何时泛起的鸡皮疙瘩,面无表情地想要不还是把朱祁镇埋了吧。

另一边

“朱祁钰心怀不轨,不顾念兄弟情谊,难道朕还不能拨乱反正了”朱祁镇不服。

底下的大臣没一个理会他。

有些话可以用来偷偷欺骗自己,但信以为真并以此欺骗其他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当然,这俩的王炸名场面肯定得是天启临终前对崇祯说的那句“吾弟当为尧舜”,想当初我就是因为这句话垂直入坑了这对兄弟。

有人说“吾弟当为尧舜”是天启给崇祯最大的错觉,他要是不说这句话崇祯大概还不会那么勤快的做无用功,指不定明朝还能多苟活几年。嗯,依史料来说,这个观点不无道理,但我还是觉得如果明末真的能重来,光崇祯一个人变是没用的,这得大家一起努力。因为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朱由校我给我弟弟一点小小的鼓励有问题吗

朱由检勤快的做无用功扎心了。

首先是天灾,明朝处于小冰河期,到崇祯年间,小冰河期进入比较严重的阶段,到处旱灾、洪涝、蝗灾,灾异频繁,“竟无乐岁”,后面还发生了鼠疫,可以说在天时上完全不占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