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实案教学
痕检在包包上取到两枚指纹,一枚指纹外围部分有纹线,而中间部位模糊不清,另一枚指纹只是指腹某个区域的片段。
宋小慈将这两枚指纹呈现在大屏幕上的时候,夷宁分局的痕检也是有些不好意思,后悔当初为了完成任务,将这些垃圾指纹录了进去。
将三起案件的现场资料呈现完毕,见台下众人都对案件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宋小慈开始发声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指纹是垃圾,当初不应该录入系统,但我今天郑重地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感谢当年的痕检们,如果不是他们认真负责,那么今天这一刻,我们什么都不会看到,而这些案件都将成为死案。”
台下一阵骚动,按宋小慈这么说,似乎他能让这些指纹活起来,从而将案件破获。
很多人不敢苟同,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
“让我们看看第一起案件,建安县,2005年12月22日东桥车站财务室被盗,我现在开始修复这枚指纹,修复过程尽量放慢速度,大家仔细观看……”
指纹修复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这个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无比困难,几乎就是个伪命题。
许多教科书和文献上都有提到,但真正用于实战的修复方法,众说纷纭,始终没有一种切实可行的稳妥方案。
有学者认为,可以利用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PS为代表的图像处理软件,将指纹导入这些软件,然后调整什么灰度、对比度、饱和度、色调等等。
还有学者甚至提出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对残缺指纹进行修复,但真正落到实战的时候,鲜有成功的案例,大多只是高谈阔论的纸上谈兵。
因此,台下大多数痕检都认为,宋小慈最多会利用PS这样的图像处理软件,将残缺指纹导入之后进行修复,但这种修复就是扯蛋。
然而,他们的猜想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