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姜是老的辣?
只不过,这种方法相当粗糙,误差有点大。
强些的是一元回归方程,而更加准确的当属四元回归方程。
有了法医人类学,宋小慈直接应用四元回归方程。
在仔细测量股骨的髁颈粗细和长度后,他拿出手机,将计算器APP调了出来,将多个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很快就得出了左厘米,右厘米。
这样,死者的身高就在172厘米与厘米之间,直接说成172厘米也不为过。
对于法医人类学而言,确定种属(人种)、性别只是起步,推算身高也相对容易,难的是确定这副白骨化死者的年龄和死亡时间。
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难。
经常看到法医报告中说,死者年龄25-30岁,50-55岁,有的甚至跨度在10岁以上,比如55-65岁,60-70岁。
精确到五岁之内,能够将死者年龄框进去,就算是中规中矩的,至于跨度十岁以上,也常有法医这么干。
对于白骨化的尸骨,推断它的年龄范围,误差能够缩短到两年左右,就相当不错了。
年龄的推算最好检验多个部位,相互印证,即使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老法医,也很难做到完全准确。
如果没有法医人类学,这在宋小慈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大工程。
现在就不一样了,尸骨相对完整,可供选择的骨块部位多了,自由度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宋小慈选择颅缝,耻骨联合面,以及牙齿磨损三个方面综合推算。
他一手托起颅骨,一手拿着放大镜,观察颅缝愈合的情况。
重点观察颅骨三大缝的内外愈合情况,即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仔细检查它们的愈合度,根据1-4类分型给出评分,然后代入到多元回归方程。
很快,骨缝推算有了结果,“嗯,36-39岁,与预估的差不多。”
骨盆的耻骨联合容易观察,他一眼就看出,联合面形成了周缘且略有隆起,背侧缘向后扩大,使联合面呈现出卵圆形。
这个不用回归方程,课本上早就给出了参考值。
“年龄在35-40,还不错,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