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来历与先生
“这个房子啊,的确盖的十分糊涂,李鍪说得对,七扭八歪,草草了事,一碰上风雨,肯定就塌了,你们都还是懵懂稚童,哪里懂得如何盖房建屋呢,一群不懂的人,无论多么努力,又怎么能做好这件事,论语曾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便是这个道理,你们且记住,做自己擅长做的事,事情让会做的去做,圣人尚有勤学好问之礼,便是说他也有不懂之处,莫要强出头,就如这房子,你们不懂,从一开始就错了,房子越大,错误便越多,房子越高,危险也就越容易出现。来,读一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刻,就连李鍪也不自觉的跟着读了起来,读着他最不喜欢的四书五经。
这一天,便是在学习这句话中度过,当管先生告诉他们下学之时,他们才恍然而醒,这半天很快就过去了,临走李鍪找到了管先生。“老。。先生,既然您明知道我们盖不了房子,您为什么还一定要我们自己动手费这么大力气盖这个不能用的屋子呢?”“因为,自己盖房子这才是你们第一课,在这个世道,你们需要先学会生存,父母或许来不及完全教会你们!”管先生抬着头,目视远方,悠然说到。
“听人家说,私塾都是学习四书五经,圣人言论,为什么,你教的这些都和人家教的不一样?你是不是骗子”李鍪在没别人的时候,呛先生那也是必修话题。
“四书五经是教人如何做事,学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便是基础,所以人都做不好,做事做的再好,也不过是危害苍生罢了!”管先生似是另有所指,李鍪听的似是而非。
“那。。马上就要入冬了,我们就用这个房子授课么?感觉好危险!”李鍪转身离去之时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哈哈,太行山下,我已经拜托村民盖好了新的学堂,过两天我们就可以搬过去了。”管先生看着刚刚风刮过之后房顶漏出的一个大洞,觉得,这个问题的确非常紧急和必要!
新的学堂不愧是村中长辈们自己督健,又结实又。。。又。。又结实!
秋去冬来,太行山下的小小学堂,每天清晨开始,便有了郎朗读书声,他们未曾有过四书五经,却在秋收之后的田野里,教会了他们硕鼠,教会了“诗经”并不只是诗,在村中有喜事的时候教他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在大雨磅礴中,管先生的等待教会了学子们“言必信,行必果”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在李鍪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他,“你,早知道你适合干什么,只有找到了自己的路,你才有可能做出些什么,至少可以做好些什么”李鍪似乎懂了什么,但是又不太懂,不过,他记住了。
冬天的人们都是懒散的,守着并不算多么暖和的火炉,穿着并不厚实的衣服,谈论着今天李鍪能打回来点什么么。
这两个多月,对李鍪改变最大的就是,因为管先生的缘故,村里人对李鍪不再那么敌视,毕竟他们觉得管先生总是对他另眼相看,而李鍪也因为管先生的缘故,进了山里,如果运气好能够多打到几只猎物,也会分润给他们一下,当然如果不是因为李母最近病情好转,又有了揍他的气力,他也不会那么老实的给他们。
不过毕竟都是孩子,尤其是和管先生还有李鍪一同进山为了过冬砍柴,见到了李鍪那百步之外一箭射偏的囧样子,众人大笑和李鍪恼羞成怒的大吼大叫中,距离拉近了很多,“原来那个蛮。。。混小子也没有那么冷漠”不少孩童发现了原来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蛮夷”这个词语,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先生,先生,先生在么?管先生!管先生!”门外传来了一阵阵的喊声。
“是大根叔,他来干嘛?”屋里的孩童听出来了声音的来源。“先生,大根叔找您”
“先生,刚刚雁门关传讯,于扶罗有集结部落欲图袭扰我并州与河内,让我们抓紧时间先迁入雁门关内。”管先生一出去,就被大根拉住一顿说,“于扶罗就是南匈奴的单于!”
“匈奴南下,这是要冬狩了啊,快带孩子们回家收拾,这里离雁门关不远,快快去吧”管先生也知道这种事,慢不得。
不愧是并州边境,这种事也不是第一回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次于扶罗单于自己抄家伙上了,不过只要进了雁门关,凭借险关精兵,他们进不来!短短一个时辰不到,就已经都收拾好了,在村口集合准备出发了。
“鍪儿,鍪儿呢?你们谁见到李鍪了?”李母在家左等右等都没见到李鍪回家,被几个上门的村民护送着到了村口还是没有见到李鍪,就开始着急了。
“大娘,李鍪进山了,他说要趁着未曾下雪还没有完全封山要再去打几只猎物过冬!”几个知道李鍪去处的孩子赶紧告诉了李母。
“这。。这可怎么办?不行,我要在家等他,他回来了,会着急的!你们先走,等他回来了,他带我再去追赶你们,你们快走吧”李母一听更着急了,嚷嚷着就要回去等他,然后被一双大手拉住了。
“老夫人你先跟随村民去雁门关躲避,我曾和李鍪一同进过山,大概知道他在哪儿,你们先走,要不然他带着你,走的太慢了!”管先生双目直视李母,让她说不出拒绝的话语“那,那,拜托先生了!”
“老太太,快上牛车,放心吧,李鍪不会有事儿的,匈奴人只为了粮食,不会进山的!”村民们也纷纷劝说!
等村民们走远了,管先生看了一眼茫茫大山,走了进去。
李鍪平时都会在比较深入的地方设置陷阱?这样才有可能捕捉到比较好的猎物,当然,只是有可能,因为这么久了,他除了给母亲换药的狼是自己掉进去的以外,那地方是再也没有进去过什么猎物!
当管先生来到布置陷阱的地方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以后了,李鍪明显还没有去过,看来还在山里转悠,管先生席地而坐在旁边等他的时候看了一眼陷阱,果然是空空如也“就知道你布置的这么简陋抓不到好猎物,哎,说了你还不听,看来你不适合做猎人”
又等了一个多时辰,才传来脚步声,“终于来了啊”此时天色已经临近黄昏。
“呀?老头子你怎么来了?家里断粮了?来陷阱这偷我的猎物了?”李鍪看见管先生在这出现,的确是十分惊讶。
“匈奴来了!”
“匈奴?呵呵,先生为何还不走,现在村里的人应该都走了吧,我要赶紧去接我娘进山里来了”李鍪笑了笑,也没有太大的紧张,毕竟这也是例行公事了,这可是大汉,哪怕中原地区战乱不休,也是随时可以暴打异族的,正如十年前北伐乌桓,带走了自己一家人,再之前听父亲说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让乌桓众多部落听之而色变!这个时候的汉人,哪怕李鍪这种仅仅在大汉住了十年的汉人,也是极为看不起异族的,实在是不禁打,大有一种,我还没用力,你就躺下了的感觉。
“不用折腾了,你娘已经被接到雁门关了,算算时间也快到了吧,这次是于扶罗亲自来的,雁门关得到的消息也有些晚了,现在匈奴人应该已经越境了吧。”管先生拦住了要下山的李鍪,这个时候要是让他下了山,和匈奴人脸对脸撞上了,他那三脚猫的功夫,可禁不住匈奴人的折腾。
“倒是忘了,最近他们良心发现了,哈哈”感激归感激,嘴上还是不能服软的,管先生看着他也不置可否。“老头子,我想去看看村子,看看现在怎么样了”李鍪的家在山脚的一边,算得上是远离村子。也不知道每次匈奴冬狩之后他们怎么样了,反正自己家因为太穷了,匈奴都看不上眼。
“你这是想去拯救村子么?小英雄”离开了学堂,管先生平时也是挺和蔼的挺有趣的一个家伙,和传说中的那些呆板严肃的老夫子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或许这也是李鍪喜欢管先生的原因,不过旁人更多的是认为管先生能忍受李鍪嘴这么贱,还没有把他扔出去,真是大度之人啊。
“可以么?我们可以拯救村子么?”李鍪眼睛放光,小时候就听到的故事,隐士高人出山救福苍生,智计高绝,谈笑之间强敌灰飞烟灭,就像十年前,那个叫周瑜的男人一样,听说村子里还有一个男人当时跟着那时还是丞相的魏王曹孟德东征,以为可以一统天下,没准还能封个将军光宗耀祖,结果数十万大军就在沉在了长江之下,莫非,管先生,也是一个大智者,大隐士?
“来,我教你写几个字,送与你!”管先生含笑把李鍪叫到身前,和蔼而又那么可靠,“莫非这就是锦囊妙计?”传说现在正在和魏王争夺汉中的刘备军师诸葛亮就曾经给了刘备锦囊妙计,让他平安从江东归来。
“来跟着我念,李鍪之墓”
“李鍪之。。。。死老头,你咒我!”
“你这都要去匈奴阵前送死了,我得给你送行啊,这不,送你一副好字!”
“呸,你这个死老头,一看就是一个酸儒!没半点本事,你看看人家周瑜,人家荀公,人家诸葛亮,怎么到你这,就会写一个李。。。那个啥之墓!呸,呸,真晦气!”
“我看谁也没办法让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战胜一群匈奴人!”
“十五岁!我十五岁,过了冬,就十六了!就可以。。就可以。。。”
“就可以娶媳妇了,如果你能找得到媳妇,哈哈”管先生这个嘴,怼起人来也真是毫不留情,绝对是在李鍪这受了太多的怨气,今儿一次性发泄出来了。
一路玩闹他们也终于走到了离村子最近的小山包上,看到了,滚滚浓烟,这个村子,都被烧着了,“那是学堂么?也。。也没了”李鍪看着一片浓烟,再看着纵.横.驰.骋的匈奴人,看着挨家挨户搜粮食,鸡鸭,布匹,还一处处放火的匈奴人,尤其是看见学堂上滚滚浓烟,心中仿佛有着一团气堵着,出不来,很难受!
“先生,我们能干点什么吗?”
“活下去!”
“那我们学习四书五经,学习您教给我们的东西,我们能做些什么吗?”
“。。。。。。活着”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