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历史之殇
景德帝更是早早的就陷入了沉默。
他做了几l十年皇帝,当然能够体会当时他六儿子所面临的那种窘境。
自身穷途末路,一国无以为继!
没想到,他萧室皇族有一天竟也会为皇位无以为继之事发愁,明明,当初那么多人为了争那一个位子斗的头破血流,最后却落得这个局面。
当真是…造化弄人。
【在此介绍一下,邵州在当时算是整个大宸最好的一块封地,不光占地面积大,人口也是最多的,物产富饶,风调雨顺,再加上萧临渊在邵州有着绝对的自主权,短短两年,萧临渊的势力成长的飞快,甚至到了后面一度成为朝臣口中狼子野心的潘王代表。】
【但或许是因为息帝和他之间,早就秘密达成了共识,所以不管谁来劝说要小心萧临渊生出反心,息帝都从来不理。】
【因为,这一切本就是息帝的计划。】
【终于,定安王萧临渊封王的第三年,他在民间和朝臣们心中的声望达到顶峰,甚至要盖过萧怀这个皇帝去。】
【景德四十三年十一月冬,这场由息帝萧怀和定安王萧临渊秘密进行着的传位大计,终于走到了最后阶段。】
【在那个很寒冷的冬天,息帝萧怀平日里故意对其余几l个兄弟的打压终于让他们忍耐不住,逼宫造反。】
【除九皇子外,其他几l位尚还活着的皇子皆落入他的圈套。他要他们成为乱臣贼子,然后,名正言顺的带着他这些不安分的兄弟一起下地狱。】
满京都再无一人喧哗,连大点儿的吵闹之声都没有,京都中的各个皇子更是安静到了极点。
他们不敢相信,萧怀竟能如此孤注一掷,不惜牺牲自己也要做到这个份儿上!
他…疯了吗?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萧怀吗?还是那个待人温和的不行的六皇子吗?
【其余诸王叛乱之后,萧临渊秘密带兵直入皇城,平息了这场诸王叛乱,成了最大的功臣,继大宸皇帝位。】
【而息帝,在留下三道圣旨后,便自此背负骂名。自刎,以谢苍生。】
古古说完,留下一段时间给观众们消化。
他的神情是肃穆而庄严的。
他说:【息帝留下的三道旨意,其中第一件便是传位给萧临渊为帝;第二,收回南宫家兵权,南宫靖柔太后之位永不可废;第三,诛杀所有在位潘王;】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亲弟弟。】
“哗——”
“六皇子这是…恨上了九皇子?”有人惊讶。
但也有人并不意外,嗤笑一声说道:“他因九皇子才落得这个地步,要是换你,你恨不恨?”
可别说了,他们可不想有这么个弟弟。
闻言,众人脸色均是拉下来,就像是吃了那什么一样。
大宸响起无数哗然和议论之声,但只有少数人明白萧怀这么做的用意。
九皇子却只感觉此刻浑身的血液都已冰凉,整个人像块木头一样直愣愣的杵在原地,不敢置信,深受打击。
好在古古接下来的解释,拯救了他的理智。
【此举相当于是杀掉所有景德帝还在世的子嗣啊,只有神昭大帝一个例外,难道他就不怕去了地下会被他的父皇骂死吗?】
【对于息帝这道旨意的用意,后世无数史学家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他知道自己中毒肯定是因为他弟弟,虽然可能也许不是他动的手,但必然也跟他逃不脱关系;且南宫家势大,手里有兵权,宫里还有一个南宫太后在,九皇子对于萧临渊的皇位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所以得拔除掉。】
【而最有可能下毒的人一定就藏在剩余几l个皇子之中。息帝无法查出真凶,那就干脆全杀了,反正他的这些兄弟也个个都不安分,早点搞死也能避免很多麻烦。】
【可能息帝当时也是怕了吧?你想啊,真凶不明,要是在他之后,如果萧临渊再出了事,那大宸真的就无以为继了!】
【世人谈起萧怀总觉得他是个品行温和、好说话的翩翩君子,但别忘了,君子不是傻子,坐上皇位就得干一个皇帝该干的事儿!】古古义正言辞,字字铿锵。
【所以我想,这才是萧怀死前,要拉上所有他几l个兄弟垫背的原因。】
这一番信息量巨大的话,若是脑子转的不够快的人恐怕此刻还在呆滞和愣神,但更多的人已经能够理解萧怀为什么这么做了。
伤感、哀叹,沉默无言是此刻的大宸。
萧怀……其实无愧为一个真正的帝王,只是,他没有选择,没有时间,他能做的有限。
可他最后的谥号竟只是一个息字,怎么不令人扼腕啊。
正当众人感伤之际,古古又道出转折。
【但前两道旨意神昭大帝都做到了,唯独这最后一道旨意……】古古顿了顿,才说道,【他并没有按照息帝萧怀的意思杀掉其余几l位潘王,而是好吃好喝的将他们全留在了京都。】
古古神秘一笑,笑容微冷,又带着某种深意,【大家明白他这么做的用意吗?】
底下一群人开始思考,有聪明的,已经说出了答案。
“他是想找出给息帝下毒的真凶?”
古古看到此人的发言,心想,还又是个熟悉的人名呢,于是毫不遮掩的夸道:【没错。说对了。不愧是大宸有名的刑探崔正大人!就是聪明!】
刑探崔正?还被叫大人??
一旁和崔正站在一起的同伴儿都惊呆了,难道我的同窗也是一位历史有名的人物?
不光他一个人怀疑,光幕上早有人这么问。
只有崔正还板着张脸,不苟言笑,反应甚是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