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风险
此刻,好不容易有了光明正大被家人抱出来的机会,即使被冻到流鼻涕,双胞胎仍旧玩的欢脱。
吉祥如意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小兔子。
折腾半个来月,东小庄众人一无所获,倒是织女镇额外打到两只野鸡。
男女都为要做的营生犯愁,木槿同样在打纺织的注意。
这得多亏陈寡妇的提醒。
陈寡妇彻底得罪乔掌柜之后,收入可谓大幅下降。
且拿之前用老五媳妇名义卖给乔掌柜的丝绸来说,如果往年卖出去能有个五六两银子的进项,今年却只得来四两,这还是趁乔掌柜没反应过来东西是陈寡妇织的。
长此以往,乔掌柜一定可以察觉出不对来,陈寡妇想起来就发愁。
不过她依然不后悔此前的做法,若没有从乔掌柜处得来的作为补偿的银子和粮食,她孤儿寡母指定没有安身立命的本钱,想要从灾荒里活下去必不容易。
她过来说话的时候,难免觉得忧心忡忡。
木槿早先就没有长期被乔掌柜赚差价的打算。
在张家那段日子,她顶着张家下人的鄙夷同他们搭话,不光为了同张家人处好关系,还有打探消息的意思在。
有个话多的婆子就同她说过,普通的绸缎卖出去能有六两,由熟练手巧的织女纺织出来的丝绸则有七两往上且上不封顶。
别的妇人不清楚,陈寡妇织出来的丝绸绝对可以算在上等的范畴里,卖给乔掌柜却只能得来五两银子。
而普通妇人卖给乔掌柜只有三到四两,中间门有二两银子的赚头。
作为商人当然以赚钱为目的,然而乔掌柜在丝绸贩卖上就要赚50的利润,等人们用卖丝绸茶叶的银子同他买粮食,又要赚上一笔,人们买卖东西不过靠乔掌柜左手倒右手罢了。
面对如此巨额的利润,说不眼馋是假的。
不过众人没有门路,唯有依赖乔掌柜。
木槿觉得门路固然重要,但普通的绣品铺子和布庄对丝绸绣品有着天然的需求,总不能因为不是熟人而拒收吧。
当然,一家两家可能如此,但绝不会家家如此,她打算赌一把试试。
因此,光靠她和陈寡妇不够,木槿在征得陈寡妇的同意之后,让细娘、荷花、红花、有粮媳妇、栓柱媳妇等年轻的妇人来学习纺织刺绣。
她们大多有几分底子在,即使无法和陈寡妇相比,活计照旧很不错。
如今正值农闲时节,妇人们倒不怕把整日的时光消耗在木槿家中,陈寡妇和木槿尽量把如何养蚕、如何抽丝、如何纺织丝绸教给东小庄的妇人们。
在讲究独门秘方的时代,像陈寡妇这种不藏私将技艺全教出去的很少,陈寡妇的做法引来织女镇不少议论。
有年长的婶子大娘就去陈寡妇家中游说。
她语重心长地劝说陈寡妇“麒麟他娘,婶子知道你跟东小庄那个妇人要好,你单教给她一个人的话我不说什么,却总不能把咱们老祖宗几百年传下来的手艺教给那么多外乡人。”
织女镇凭借种茶纺织在明州城立足,因为织女镇纺织出来的丝绸更为精美,比其余地方卖的价钱高很多,许多织女镇的乡民以自己的纺织技艺为荣。
他们跟东小庄关系好不要紧,却不能把吃饭的手艺教给旁人,织女镇已经有好些妇人看不惯陈寡妇的做法。
在出事之前,陈寡妇和织女镇其余人抱着同样的心思,险些被张家人害死后,她看着织女镇的族人们并不打算保她反而包庇乔掌柜,陈寡妇难免感到寒心。
幸亏织女镇的童生老爷去里正处游说,才令里正打消了将自己交给张家人的心思。
短短几天功夫,陈寡妇就看清楚了周遭人的面目,她觉得眼前所谓的自己人还不如东小庄那群外乡人靠得住。
而且陈寡妇并非一时冲动,在做出教织女镇妇人手艺的决定之前,她着实思量许久。
她将乔掌柜得罪的死死的,往后再想卖绣品或者绸缎并不容易,唯有带着东小庄的妇人一道做。
乔掌柜指定不会收她们的绸缎,到时候大家伙正好商量着另辟蹊径往外卖。
因为陈寡妇有自己的小算盘,面对陈氏族里婶子大娘的劝说可谓全然不为所动。
说话的婶子嘴巴都干了,陈寡妇才缓缓开口“婶子,我晓得你为我考量,不过在我被乔掌柜坑害得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族里人不肯护着我这个丧夫的寡妇时,多亏东小庄的人跑前跑后才令我勉强活命,我既然有养活自己的手艺就不能藏私。”
眼见陈寡妇油盐不进,过来劝说的婶子只能带着怨气无功而返。
织女镇心急如焚之际,东小庄却有越来越多的妇人加入进来。
木槿家人少屋子宽敞,所以妇人们多聚在她家同陈寡妇学手艺,因为后头有更多人加入进来,木槿托崇文崇武等人把最边上两间门屋子打通,如此看来,除却卧房,其余四间门房屋皆被打通,只有中间门的柱子为建筑物做支撑,看起来宽敞极了。
当然,她们同样碰见了其他难题。
最难的要数纺织的的织布机。
丝绸质地细腻且制作工艺繁杂,织机比寻常的织布机昂贵,寻常人家很难担负起好几两银子的支出。
东小庄家家户户有银子不假,然而穷惯了的农家人不愿意为见不到成果的东西付出银钱,何况好多人家都是公婆当家,年轻妇人手头压根没有银子。
提到织机一事时,只有栓柱媳妇和有粮媳妇果断点头说愿意出银子买织机,剩下的妇人则陷入沉默中。
有自认为机灵的妇人说“不如妹子你买两台织机,我们轮流在你家织布,到时候给你赁织机的银子就是。”
妇人想要赚钱,却因为此前从没有接触过纺织丝绸犯嘀咕,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事情做出来,能够成功还好,失败了的话五两银子就会打水漂,自己恐怕会被丈夫打死。
买织机的五两银子不算小数目,妇人想赚钱却不愿意付出成本,就打起了木槿的主意。
当初在土匪窝里族长可是多分给了木槿两锭金子来着,她财大气粗上头还没有公婆丈夫把持银子,买织机的话阻碍更小。
何况此事本就由木槿牵头,很多人觉得最先怂恿的木槿合该出点力气。
当然,她们没有忘记木槿在逃荒路上的帮扶,虽然想要占便宜却不至于太过分,她同样愿意往后退两步。
“俺知道此事做不成的话会让妹子吃亏,不过俺上头的婆婆难说话,着实拿不出五两银子来,还望妹子多出点力气,俺不占你便宜,你照外头雇织娘的价钱给俺几个铜板就成,余下的银子自可凭你安排。”
说实话,在纠结东小庄的妇人过来学织布时,木槿动过这个心思,不过很快就打消了雇人干活的心思。
纺织丝绸需要专门的织机,若不想织机隔三差五出问题,最好在明州城专门的铺子里买,织女镇的织机就是如此来的
因为织机造价昂贵,明州城很多以纺织为生的人家在女儿出嫁时会以织机作为嫁妆,一用就是半辈子。
陈寡妇如今用的织机就是出嫁时的陪嫁,她对吃饭的家伙格外爱惜,若非必要,其他人连碰都不能碰。
如果木槿买织机的话,加上旁的原料价钱需要几十两银子的支撑,能把纺织丝绸的事做起来还好,至少可以收回成本,万一做不起来只会把东西砸在自己手里。
尤其在亲身接触过织女镇的纺织活计之后,木槿很明白当中的弯弯绕绕,有些活看着很好做,真做起来却不容易。
思来想去,她不大愿意担起那么大的风险。
毕竟她没有进项,承担不起几十两银子的亏空。
木槿的意思是让感兴趣的妇人买上台亦或几家合买,好歹可以分散风险,但妇人们不愿意,她们过惯了穷苦日子,绝不可能往外掏钱。
眼见好些人就要放弃,木槿咬咬牙说“且让我想想,过几日我再给你们答复。”
妇人们明白开销不小,乖顺地走回家了。
王李氏听闻此事,风风火火跑进屋子训斥木槿“你可不能充冤大头买那劳什子织机,人人都想赚大钱,真赚到的又有几个咱不能犯傻”,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