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悬疑 >盘点历史,昏君社死 > 第 66 章 万邦来朝

第 66 章 万邦来朝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半边天空,当火焰熄灭,大明帝国的宫城已迎来新的主人。

万众瞩目中,一道背影踏上御阶,一步一步向上走去,他身上原本属于藩王的衮冕九章逐渐发生变化,化为天子十二章。当他转过身来,整个人已经完成了奇迹judy换装,天子的威严与久经沙场的杀气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他个人的气质。

这让水镜之外的众人看得有些恍惚。

“这就成功造反上位了”

“从起兵到如今也就四年而已罢”

“中间就在东昌败了一场”

离谱的难度、离谱的完成速度,与离谱的战绩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仿佛看到有人砍瓜切菜般破解了地狱难度的副本,还反问一声“就这”

朱棣的成功看上去是如此的顺理成章,如此的轻而易举,甚至给某些不自量力者造成了错觉

“区区一介藩王起兵造反,竟然百战百胜,唯一一场败仗也不过损失万人而已,朝廷百万大军仿佛儿戏”大唐武德年间,毫无自知之明的李元吉就忍不住撇撇嘴,“我看不是这明成祖有多厉害,是那大明朝廷从上到下都是一群废物”

他发出一句经典暴言“我上我也行”

同为皇帝没有继承权的儿子,身份十分相似,过于强烈的代入感让他对最终成功当上皇帝的朱棣很是羡慕嫉妒恨。

自己也有同样的才能,却偏偏不得老天眷顾。要是哥哥们全都暴毙,再来一个愚蠢的侄子,自己未尝不能当上皇帝

“噗”旁边有人喷出一声笑。

李元吉恼羞成怒扭头看去,一眼就看见讨人嫌的二哥李世民那张讨人嫌的脸。

对方声音里的嘲笑,他听出来了。

李元吉的语气变得很不客气“好端端在朝堂上发笑,秦王这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啊”了一声,无辜又坦诚地开口“齐王公然在朝堂上入睡,我身为兄长,于情于理,总该把你唤醒罢。”

“胡说八道。我何时睡”李元吉话说到一半,突然醒悟过来这家伙是在拐着弯骂自己睡着了说梦话白日做梦呢

他气急败坏就要同李世民理论到底,袖子却不知被谁悄悄扯了扯,过头的情绪这才降下去,随后意识到这位二哥的身份只沦战绩的话,这也是个“战神”啊。他是哪里来的信心和李世

民理论战事

另外,当初盘点赵匡胤时,仙人曾经随口提及唐太宗军略之强,这一特质怎么看都更像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太子李建成。

是以,这段时间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愈发不稳,隐隐有更多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声音,李渊同样被动摇,李元吉愈发不忿。

明成祖身上的好事怎么就轮不到他

在众人的赞叹、憧憬、崇拜,与某些人的羡慕嫉妒之中,水镜中画面逐渐变化。

首先出现的是一行行漆黑的文字。

公元1402年,自建文元年起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朱棣入主南京,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煌煌永乐盛世,自此而启

继位后,朱棣挥起了与他爹一脉相承的屠刀,清理掉不肯听话的建文余党,该杀的杀,该灭的灭,该夷族的夷族其中也包括建文心腹方孝孺,但他这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清洗传到后世,不知何时越传越夸张,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诛十族”。

“这就是诛十族的由来”

许多人恍然大悟,只觉得啼笑皆非。

造反上位之后清洗前任心腹不是帝王基操吗诛十族这等子虚乌有之事,却被传得煞有介事,看来这位永乐大帝真是得罪了不少人,很不受某些人群的欢迎啊

永乐年间,朱棣一掀眉毛,冷笑起来“都说史笔如刀,文人一支笔,写黑为白,划白为黑,朕今日算是见识到了。”

“给朕查将那背后造谣的贼子通通查出来”这位永乐大帝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杀起人来和他爹一样,老熟练了,“朕倒要看看,他们的脖子是不是和嘴一样硬,或者脖子上是不是有两个脑袋”

随着他一声令下,天下掀起腥风血雨。

而高悬的水境之中,正蔓延着腥风血雨。

完成了对不服从者的血腥清洗,接下来就是对靖难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在这一点上,朱棣倒是比他爹大方许多。

结束一切关于靖难之役的收尾工作后,这位大明天子开始规划他的大明江山建文帝费了半天劲都没完成反而把自己整翻车的削藩,在朱棣的手中得以实现。屯田养民,兴修水利,治理运河,贯通南北,迁都北京破败的大明江山在朱棣的手中一点一点重新复苏,恢复旧貌,又向着新的高峰攀升,焕发出新的光彩

水镜之中,是自上而下俯瞰的大明版图。

原本被战

争所摧毁的废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拂去,重新化作田野、城池、滚滚奔涌的长河,以及在大地上繁衍的百姓。

弥漫在这片土地上的荒凉与萧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牛羊的哞声,孩童的欢笑。

不仅如此,朱棣还命人编撰了一部集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为一体的永乐大典,这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无疑是华夏文化的辉煌结晶,全书共计3亿7千万字,分22937卷、仅目录便有60卷,分装成11095册,可谓煌煌巨著

遗憾的是,传到后世的永乐大典却已经遗失了90以上,只剩下八百余卷,四百册左右,且并非正本,而是嘉靖年间的抄写本。正本永乐大典的去向至今不明,后世史学家多番探索,也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部旷世之作要么已经被焚毁,要么被嘉靖皇帝带入了陵墓中。

“哎呀”

看到这里,无数平行时空的文士情不自禁嗟叹出声“怎么就不见了呢”

那可是3亿7千万字啊,经史子集医道匠农无所不包,难以想象是何等旷世之作,怎么就这么没了呢只要想想当初编撰这部书的人是如何呕心沥血,代入一下他们的视角,都忍不住痛心疾首啊

事实上,不用其他人代入了。此时,正在编写永乐大典的人都像是被敲了当头一棒,下意识把刚刚写出来的手稿宝贝似的捧在手中,一个个险些呕出一口血来。

年纪大的老儒更是一头跌坐在地上,好半晌才爬起来,踉踉跄跄就往外走“永乐大典不能丢我要去见陛下”

他们一定要想一个周全的办法保住这部书,最好多抄写几份,放在不同的地方珍藏起来,以免将来再一次“下落不明”

这可是无数人的心血啊

为永乐大典惋惜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朱棣在文治方面的功绩“永乐盛世”这四个字,已足以概括一切

这让众人惊讶万分。

“想不到这位永乐大帝不仅能打天下,治理天下的本事也不一般”

战神皇帝这个头衔,带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武功赫赫,文治方面却不一定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