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DRAM模块和CPU柜
C1103,Intel公司于1970年开始销售,世界上第一款成熟可商用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也就是今天大家说的内存。同样是18脚双列直插(DIP18)封装,与C8008一样,这也能为Intel节约制造成本。容量1kbit(位),也就是128Byte(字节),每1位都由1个三管存储单元构成,总晶体管数量也在3000多个。
这两个东西在日后的人看来,那性能和容量都是弱到爆炸,可是在1959年,这就是非常强劲。
举个例子,1958年8月1日,以老大哥M-3型电子管计算机为原型仿制的103机首次连续运算,速度是30次/秒,后经改进,达到了3千次/秒。1959年仿制成功的104电子管计算机,运算速度1万次/秒。
不过,上面的例子里的计算机,运算速度都是指的浮点运算速度,换算成指令数的话,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加,而且,上述计算机都是30位以上的字长,这一点上比8008强不少。
虽然在速度、字长上这个时候的国产计算机与8008各有千秋,可是这些计算机都是一台就要装满一个房间的大家伙,耗电就更不用说了,几千个电子管的东西,就问你怕不怕。
造价更是离谱,据说104机的造价,为每台200万人民币,这可是1959年的200万。
这些计算机有多难造?来看看产量吧,103机总产量38台,这可是总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