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页
如此下去,国家运行的机制,只能依靠掌权者时时监督,时时修正,所有人皆听从上者,难以自发产生应有的活力。
此时,掌权者的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念之间,决定整个时代的兴亡。
可这实在风险太大,掌权者难道不会出错么?此之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让朝臣参与进来,自发,自愿,为这个朝堂效力,为这个时代自豪。
可这世间之事,就属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最为艰难,何况是那根深蒂固的信念和信仰?何况是一群饱读诗书之辈?
婉儿放下手中那卷书,她的思想正处于一片艰涩的,荒芜的旷野之上。
如今,历史在无形之中,已经将她推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上。
她自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将一切放任自流。
这样,她可以博一个好名声,名流千古。
可她,终究是动了,没有丝毫犹豫。
婉儿心想:
“就这样做吧。就应该这样做。”
不久之后,婉儿劝说李显设立修文馆,大量增设昭文馆学士,广招当朝词学之臣。又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