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元兄,你这次历经大难,还好能安然回来。”
“是啊,若非夫子拦着,我等定要同去县衙替你讨个公道。”
“方县此番做派着实让人心颤,怎能不经审理便直接将你押入大牢,当真是昏官。”
“子原慎言!”
众人纷纷围拢在她身侧,元静云感到喉咙有些发紧,这些同窗大多只是点头之交,却对她如此热忱,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夫子哪里是拦着,他是打算独自去县衙,听我爹说夫子从前还是个大官。”
众人七嘴八舌,元静云对这些日子的事情也更清晰了些。
古代儒生虽无实权,但大燕先祖曾立下誓言,不杀大臣言事官,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因此,这些口才出众的儒生地位水涨船高。如果遇到农户闹事,县衙或许可以动用武力解决。
但如果碰上一群读书人,尤其是那些怀揣功名的读书人,就只能以礼相待,否则,众口铄金,口诛笔伐,这群儒生片刻便能将他们辛苦积攒的清誉,毁于一旦。
朱锡乃国子监侍读学士,学识广博,声名远扬,如果能得到朱锡的支持,县衙多半不敢为难,这几天的失望和疲惫在众人的关怀中瞬间得到了治愈。
不知怎的,她突然想起了苏轼的南乡子,心中涌起了一股向往之情。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元静云下学后,季长吉见其步伐迟缓,不时停步思索,心生忧虑,询问道:“静云,可是还有其他忧心之事?抑或我与尔同行,以解忧愁?”
元静云抬起头,看着面前关切的季长吉,微微一笑:“长吉兄,谢谢你的关心。我只是庸人自扰,不知该如何是好。”
季长吉轻轻拍了拍元静云的肩膀,安慰道:“静云,你是我的好友,有什么困难和烦恼,你可以和我说,兴许我能帮上什么忙。”
蓝天下,白云飘荡,微风拂面,却无法吹散她内心的纷乱:“若是吉哥儿得一知己,明知她将要走上万劫不复,自己却无能为力,你当如何?”
季长吉默然片刻,沉思着回答:“知己之间,情深义重,困难时刻互相扶持是应尽的责任。尽管无法改变命运,但我会尽我所能,陪伴她度过困难,给予她支持和慰藉。也许,我们能共同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或许能为她带来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