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合作达成(6K)
毕竟这玩意儿,官面上的数字是不准确的,他说私下花了钱那没毛病吧?
“生产资质的估值,应总您看着给好了。”檀锦程笑着应道。
相反,应建人很是欣赏檀锦程这种不短视,敢于押注的胆气,分公司几个点的股份,给就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一点都不会影响自己对于众肽的控制。
檀锦程还记得,最初上市之时他还分不清保时泰与保时捷,一度怀疑为什么突然有钱人变得这么多了。
应建人不由得笑了,看来这位年轻人野心不小,汽车产业没有垄断一说,多一名少一名竞争对手不是他能决定的,没有檀锦程也会有王锦程,李锦程。
“4000万元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虽然贵公司实力雄厚,但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现金,应该也是有点压力的吧,所以我想着能不能把这4000万元转换成北仓工厂的股份,具体的股份根据投资额来定。
在众肽身上给出的优惠政策以及投资出去的钱,可以通过其他零部件生产商那里赚回来,同时还能够催生出更多的零部件企业。
问题是4000万元根本分不到什么股份,哪怕是分公司的股份都分不到多少,如果将投资总额上限拉高,檀锦程这4000万元就会被稀释到几近全无。
已经是2006年了,虽然人均收入还是没有太大的增长,但工作机会多了,出外打工的限制也少了,终归是有一部分是赚到了钱,最低4万块的售价,还是买的起的。
就算是高配款6万元的售价,咬咬牙贷款个一两年,也是问题不大的。
建厂合作,开设分公司明面上自然是北仓区做主导,檀锦程手里那张准生证也不可能拿到多少的股份,这会儿说到正式合作,暂时也就没檀锦程什么事儿了。
“檀总你确定?首先这4000万元的现金你占不到多少股份,因此公司的运营你是完全没有话语权的,其次你自己也是做实体的,你肯定也知道实体的投资周期,4000万元换成股份,最后你可能是直接打水漂了。”
不过没办法,因为吉利的出价,已经给汽车资质立下了一个标杆,再怎么少也不能少过这个价格,除非有别的条件。
最终经过双方两天的谈判,众肽汽车,北仓区这边的影子公司以及新驰智能智造签署下最终的合作协议。
这第一辆车本就是亏钱卖的,为的是打进市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租用汽车生产资质本就是最后无可奈何的备选方案。
若是租用生产资质的话,按照众肽001的售价,其实每卖出一辆车,就要给租赁企业1%的费用,这笔费用常年累月的堆积,还要夸张。
为了打压檀锦程一点股份,倒也没必要把自己给逼上绝路;再说了,股东也有股东的义务嘛。
这就是一家大型汽车整车生产商对于当地发展所产生的最直观的改变。
檀锦程笑道:“当然确定,说几个我的理由吧,首先这张牌照虽然花费了不小的代价,但得来确实是有运气的成分。”
“不知道檀总对这个定价有什么看法,你们公司上市的第一款车型定价最低是1999元,市场证明你们的定价是非常正确的。”
这么做图什么,总不至于真的全心全力帮助北仓区发展产业吧?或者说这只是当地的一枚棋子?这样的话倒是有可能的。
檀锦程早就感受过了,以往跟闪驰科技的谈判还有会议当中,这些领导们也是如此,大家先把需求提出,看看是否在大方向上一致。
“方便问一下众肽001的售价吗?”
这个态度让北仓区这边也很满意,一辆汽车上有着海量的零部件,仅仅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北仓区境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零件这一条,就能够带来海量的好处。
另外既然是说好了支持北仓发展汽车产业链,那我直接拿着钱提桶跑路似乎也有点不地道,再一个我自己也想有点新的产业,补充一下我们公司的业务结构,不知道应总能不能答应?”
大方向一致就好说,有分歧可以一条一条的解决,一天谈不完也没事,第二天接着来,谈判过程当中的工作餐也不讲究,盒饭,KFC都可以。